產業融合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有助於在產業邊緣地帶產生強大的複合經濟效應。旅遊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均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互為依托的產業生態鏈,文化創意產業中很多分支和旅遊業有交點。近年來,隨著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關聯度的不斷提升,兩大產業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文化創意旅遊是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旅遊業態,順應了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要求。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有助於在產業邊界激發出全新的旅遊產品和服務形式,加強行業間的競爭合作關係,擴大市場空間,延伸產業價值鏈,挖掘旅遊產品創意潛質,提升旅遊產品文化內涵,進而形成雙贏模式。

當前,文化創意旅遊呈現出加速發展之勢,引起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旅遊組織以及歐盟旅行委員會等國際組織的高度關注。文化創意旅遊具有互動性、創造性和多樣性等特征,強調對文化的學習和創意體驗,滿足遊客獲取知識訊息、提高文化藝術修養、體驗創意生活等多方麵的訴求,為遊客提供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使遊客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自我發展。作為文化旅遊資源相對匱乏的島國,新西蘭在全球率先將文化創意旅遊付諸實踐,為本國旅遊業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文化創意旅遊的發展亦方興未艾。

重慶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構建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大背景下,重慶高度重視發揮兩大產業優勢,構建長期有效的合作機製與發展策略,為旅遊業“轉型升級”和適度多元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旅遊業是重慶市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重慶國內旅遊呈穩健增長態勢。作為全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時也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市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布局中把建設大重慶與發展大旅遊相結合,對旅遊業予以重點鼓勵和扶持。2011年,重慶市旅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2.2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268.62億元,旅遊業增加值501億元,占全市GDP的比例達5%,旅遊業正在成為重慶的戰略支柱產業。與此同時,近年來重慶市也非常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重慶市“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重點扶持六類文化創意產業子項,逐步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鏈。2006年,重慶提出“發展創意產業,打造時尚之都”的目標,創意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來自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重慶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420億元,全市創意產業實體達到2.3萬多家,創意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3萬人,市級創意產業基地總數達到40個,其中6個獲得國家級基地稱號,入駐企業4349家,全市培育建成100億基地1個、5億至10億級基地4個。此外,重慶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邁入“百億”行列,洪崖洞、巴國城等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動漫產業發展迅速,連續6年在西部原創動畫生產數量上排名第一;以工業設計為主的研發設計產業加速啟動,現已形成汽摩、裝備製造、IT等工業設計優勢行業和五裏店工業設計中心、空港工業園區、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等工業設計集聚區;時尚消費繁榮活躍,城市主要商圈集聚效應不斷增強。近年來,重慶還成功舉辦了創意產業活動周、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西部國際動漫文化節、黃桷坪塗鴉藝術節業設計大賽、中英創意產業研討會等活動,進一步加強了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為創意產業構築了良好的發展平台。

在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重慶進一步加大了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力度,文化創意旅遊逐漸興起。當前,重慶旅遊業在發展過程中順應市場發展要求,將創意元素滲透到“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全過程,為旅遊業的升級換代和旅遊產品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動力。目前,重慶在影視旅遊、動漫旅遊、旅遊主題街區、旅遊節慶、旅遊演藝及文化創意旅遊綜合體發展方麵,注重以創意為內核,為遊客提供創意性強、體驗性好、參與度高的文化創意旅遊產品,滿足了遊客不斷增長的旅遊需求,有力地促進了文化創意旅遊的發展。如:磁器口曆史文化街區為遊客提供了了解古鎮文化、體驗古鎮民俗的窗口;洪崖洞重現了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洪崖滴翠”,是遊客賞山城夜景、品山城美食、享巴渝文化、品巴渝古韻的絕佳景點;重慶武隆借助張藝謀執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大力發展影視旅遊,同時還借助張藝謀執導的《印象.武隆》進一步推動旅遊演藝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