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4年,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爆發了布匿戰爭。同一年,阿育王剛剛在貝哈爾掌權,中國的秦始皇還是一個孩子,亞曆山大博物館裏的科學工作正在有序地進行,野蠻的高盧民族則蟄居小亞細亞,強迫柏加曼進貢。由於距離的限製,世界上的各個地區依舊相互隔絕。因此,雖然閃米特種族的最後命脈迦太基和雅利安語種族中的新興者羅馬在西班牙、意大利、北非、西地中海一帶持續進行了一個半世紀之久的戰爭,可是對於其它的民族來說,卻隻有一點點模糊的印象。
那次大戰至今深深地影響著整個世界。雖然羅馬最終戰勝了迦太基,但也因此導致了雅利安民族和閃米特民族之間的敵對觀念,這為日後非猶太人和猶太人之間的衝突埋下了種子。這些事件的後果及人們對此的歪曲理解對當今世界各地的衝突和鬥爭造成了深遠而複雜的影響。
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於公元前264年,導火線是墨西拿海盜事件。後來戰爭逐漸升級,除了希臘敘拉古的統治區域外,整個西西裏島都卷入了戰爭的漩渦。最初,迦太基在海上有明顯優勢,他們的大戰艦體積非常大,聞所未聞,艦上有五列槳,艦首有大撞角。在兩個多世紀前的薩拉米斯戰役中,他的主戰艦隻有三列槳,共計三層。盡管缺乏海上作戰的經驗,但羅馬人驍勇善戰,仍然組成了非凡的艦隊來與敵人相抗衡。他們配備了希臘水手,編製了新海軍,並發明了鉤住船隻的抓鉤和吊橋來對付強大的敵艦。當迦太基戰艦撞上他們的戰艦撞角,並試圖奪槳時,羅馬兵就用巨大的鐵鉤鉤住戰艦,利用吊橋殺將進去。在公元前260年的邁利戰役和公元前256年的厄克諾馬斯戰役中,羅馬艦隊兩次大敗迦太基艦隊。迦太基人雖然在迦太基附近擊退了羅馬的陸軍,但在馬勒摩戰役中卻吃了一記敗仗,遭受重創,損失了104頭戰象。當羅馬軍凱旋時,這些戰象成了羅馬廣場的奇觀。其後,羅馬軍隊雖然兩次在戰役中失利,但終於恢複了元氣。公元前241年,在亞加的安群島,羅馬海軍擊潰了迦太基殘存的海上力量。迦太基不得不向羅馬求和。於是,除了敘拉古王亥厄洛的領土外,羅馬人占領了西西裏全島。
此後22年間,由於羅馬和迦太基國內戰亂不斷,所以兩國暫時相安無事。在意大利,高盧人再次入侵羅馬南部,羅馬人倉促迎戰,為取得勝利,甚至用人來祭祀神靈。不過羅馬人終究在特拉蒙殲滅了高盧人,羅馬軍隊長驅直入,趁機向阿爾卑斯山進軍,把自己的領土從亞得裏亞海岸擴展到伊利裏亞。而在迦太基國內,由於內亂不斷,科西嘉島、撒丁島乘機叛變,導致迦太基國力衰落。羅馬乘勝追擊,吞並了這兩個背叛的島嶼。
當時,迦太基占領西班牙北至埃布羅河的領土。羅馬人禁止他們超越此河。任何迦太基人隻要越過埃布羅河,都被認為是有意反抗羅馬。公元前218年,羅馬人公然挑釁,迦太基在少年將軍漢尼拔(曆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的帶領下,渡過埃布羅河,向北部進軍。他從西班牙出發,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境內,並煽動高盧人攻擊羅馬。持續15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在意大利本土爆發。漢尼拔在特拉西美湖和坎納痛擊羅馬,打敗了意大利境內所有的羅馬軍隊。但後來,有一支羅馬軍隊從馬賽登陸,切斷了漢尼拔與西班牙的聯係,由於缺少攻占城池用的軍用器械,漢尼拔始終沒有能夠攻陷羅馬城。後來,迦太基內部的努米底亞人發動叛亂,迦太基隻好退兵防守自己在非洲的城市。另一隊羅馬軍趁機攻入非洲。公元前202年,兩軍在紮馬交戰,漢尼拔與羅馬統帥西庇阿作戰,並敗在對方手下,這是漢尼拔平生第一次被擊敗。第二次布匿戰爭以紮馬戰爭的結束而告終。迦太基投降,願意把西班牙和本國的戰艦讓給羅馬;並向羅馬繳納巨額戰爭賠償;答應交出漢尼拔。但漢尼拔已經逃到了亞洲。後來,他害怕落入殘酷的敵人手中,服毒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