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驍從小在軍區大院長大。
每天天不亮,軍號聲就會響起。
那聲音穿透寒冷的空氣,喚醒沉睡的人們。
他住的是一排老式軍幹部宿舍。
磚紅色的外牆,綠色的鐵門,門前種著幾棵梧桐樹。
夏天的時候樹冠濃密,遮住大半個院子。
冬天就光禿禿的,北風呼嘯著穿過枝椏。
父親是特種部隊的軍官。
即使在家,也保持著軍人的作風。
從不允許周驍賴床,每天五點半必須起來跑步。
母親性格溫柔,心疼兒子辛苦。
總偷偷給他買些糖果點心。
每次趁父親不在,塞到他手裏:“快吃,別讓你爸看見。”
周驍會小心翼翼地把糖果藏在口袋裏。
但大多數時候,還沒等他吃到嘴裏,就被父親發現了。
“軍人的孩子,就要有軍人的樣子。”父親板著臉說。
周驍隻能乖乖把糖果放回去。
久而久之,他也學會了像父親那樣,站得筆直,說話簡短,從不在臉上露出多餘的表情。
2.
操場上有一棵老榕樹。
周驍每天放學後都會在這裏訓練。
跑步、俯臥撐、引體向上。
父親說過,要想當兵,體能必須過硬。
其他孩子都在玩耍。
追逐打鬧,歡聲笑語傳來。
隻有他一個人,一遍又一遍地做著訓練。
鄰居阿姨們總說他太孤僻。
但周驍並不覺得寂寞。
他知道自己要走的路,不需要太多玩伴。
夏天訓練最辛苦。
汗水浸透了衣服,蚊蟲叮咬也不能停下。
有時候眼睛被汗水模糊,但他依然堅持完成父親布置的訓練量。
冬天訓練也不輕鬆。
手凍得通紅發紫,呼出的白氣在空中凝結。
但他從不抱怨,隻是默默地繼續。
3.
周驍的房間很簡單。
一張單人床,一個書桌,一個衣櫃。
床上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沒有一絲褶皺。這是父親教他的“豆腐塊”。
牆上貼著一張作息表。從早上五點半到晚上十點,每個時間段都安排得滿滿的。
除了上學,剩下的時間幾乎都用來訓練。
書桌上擺著幾本筆記本。
記錄著他每天的訓練成果。多少個俯臥撐,跑了多遠,引體向上做了幾個。
數字一天天增加,見證著他的成長。
衣櫃裏除了校服就是運動服。
沒有玩具,沒有遊戲機,連一本漫畫書都沒有。
父親說,這些東西會分散注意力。
4.
每到周末,大院裏的其他孩子都會去商場、遊樂園。
而周驍的周末,是和父親一起進行特訓。
負重越野是最痛苦的。
十公斤的沙袋綁在身上,在山裏跑上幾個小時。
有時候實在跑不動了,父親也不會放鬆:“堅持住,這才哪到哪。”
還有各種格鬥技巧。
父親手把手教他擒拿格鬥的要領。
摔在地上很疼,但他從不喊痛,爬起來繼續練。
母親心疼他,常在一旁偷偷抹眼淚。
但周驍知道父親是為了他好。要想當一名合格的軍人,這些苦都是必須要吃的。
5.
軍區大院裏總有人問:“周驍這孩子怎麼總是一個人?”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操場上隻有周驍一個人在訓練。
汗水順著臉頰滑落,T恤濕透了貼在後背。
跑了十圈,他沒有停下,繼續做著俯臥撐。
一群孩子在不遠處打籃球,歡聲笑語傳來。
有人朝他這邊看了一眼,似乎想叫他一起玩,但最終還是轉身離開了。
母親站在陽台上看著他,心疼地歎氣:“這孩子,就不能去玩會兒嗎?”
其實周驍也想去打球。
每次聽到籃球“咚咚”的聲音,他都會忍不住抬頭看一眼。
但父親的話始終回蕩在耳邊:“要想當兵,就得比別人付出更多。”
漸漸地,周驍習慣了獨處。
訓練場成了他最熟悉的地方。
一圈又一圈地跑著,數著圈數,直到天黑。
晚上回家,母親又偷偷塞給他一塊巧克力:“吃點甜的,補充體力。”
周驍握著巧克力,遲遲沒有打開。
他知道父親不喜歡他吃這些。
在父親眼裏,軍人的孩子就該跟軍人一樣嚴格要求自己。
6.
周驍的房間跟其他孩子不一樣。
沒有玩具,沒有遊戲機,連一本漫畫書都沒有。
牆上貼著作息表和父親寫的格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床上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就連睡覺時也不敢亂動,生怕把被子弄皺了。
書桌上擺著幾本筆記本,記錄著每天的訓練情況。
從小學到初中,訓練量在不斷增加。
當別的孩子還在為考試發愁時,他已經能負重五公斤跑十公裏。
“這孩子太不像孩子了。”鄰居阿姨們總這麼說。
7.
少年時期,周驍是出了名的“特立獨行”。
體育課上,當別的同學還在熱身時,他已經繞著操場跑了好幾圈。
老師們都說他太拚了,但周驍覺得這樣還遠遠不夠。
父親參加過多少次實戰,受過多少傷,他都一清二楚。
要想成為父親那樣的軍人,現在的付出還太少。
8.
中學的運動會上,周驍包攬了長跑、跳高、鉛球三個項目的冠軍。
領獎時,他站得筆直,表情嚴肅。好像這不是在領獎,而是在接受檢閱。
父親坐在觀眾席上,臉上依舊沒什麼表情。
但周驍知道,這是父親最滿意的時候。
那天晚上,父親破天荒地跟他聊了很多。
講起自己當年在部隊的事,講那些生死與共的戰友,講在戰場上經曆的驚心動魄。
“當兵不是為了享福,是為了保家衛國。”父親說,“所以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我對你嚴格,就是希望你將來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周驍第一次看到父親說這麼多話。
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更加堅定了從軍的決心。
9.
高三那年,周驍的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
老師們都勸他報考重點大學,說以他的成績,考軍校太可惜了。
母親也希望他能去上大學,覺得當兵太辛苦。
但周驍的決定從未動搖過。
從小到大的訓練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
體檢那天,醫生說他的體能數據遠超標準。
尤其是耐力,簡直可以和專業運動員相比。
“練了這麼多年,總算沒白費。”周驍心想。
填報誌願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軍校。
那些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連看都沒看一眼就還了回去。
10.
離開軍區大院那天,整條街都來送他。
鄰居阿姨們抹著眼淚,說周驍從小就懂事,以後一定能成為優秀的軍人。
母親抱著他哭了好久,塞給他一大包零食。
周驍知道,這一次父親不會再沒收了。
父親難得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到了部隊好好幹。記住,你現在不隻是我的兒子,更是一名軍人。”
周驍立正敬禮:“是!”
那一刻,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身著軍裝的樣子。
為了這一天,他等了太久太久。
11.
周驍後來被分到了特種部隊第七小隊。
小隊裏有六個人。
老李是副隊長,三十出頭,東北漢子,嗓門大,愛喝酒。
小王是狙擊手,話很少,但槍法是全營最準的。
老張和小陳是突擊手,一個心細一個莽撞,性格互補。
新來的阿吉是他們隊裏最年輕的,剛從軍校畢業沒多久。
第一天訓練,周驍就讓隊員們印象深刻。
格鬥對抗時,他三下五除二就把身材魁梧的老李製服了。
“好小子,看來是有兩下子。”老李從地上爬起來,豎起大拇指。
從那以後,隊員們對這個年輕的隊長多了幾分敬重。
12.
每天早上五點,軍號準時響起。
周驍總是第一個起床,等其他人集合時,他已經跑完了十公裏。
晨訓後是各項專業訓練。格鬥、射擊、戰術配合、野外生存......一項接著一項。
周驍對隊員們要求很嚴格,但對自己要求更嚴。
午飯時間,食堂裏總是熱鬧非凡。
老李最愛跟周驍掰手腕,每次都輸得心服口服。
小王默默地扒飯,偶爾抬頭看他們一眼。
阿吉總有說不完的話,問東問西。
“隊長,你是怎麼練的啊?力氣怎麼這麼大?”
周驍放下筷子:“從小練。想當好兵,就得比別人付出更多。”
13.
下午繼續訓練。
射擊場上,槍聲此起彼伏。
周驍手把手教阿吉調整握槍姿勢:“呼吸要均勻,瞄準時屏住氣。擊發的一瞬間不要眨眼。”
靶場另一頭,小王正在進行狙擊訓練。
他能在千米之外百發百中,是隊裏的王牌狙擊手。
老張和小陳在對抗訓練,一個負責火力壓製,一個突擊突破。
配合默契,動作流暢。
14.
夜間訓練最苦。
全副武裝在山裏摸爬滾打,每個人身上都背著二三十斤的裝備。
黑暗中,周驍帶隊穿梭在密林間。
這是他們最拿手的本領。
悄無聲息地接近目標,快速解決戰鬥。
有時訓練到半夜,渾身濕透。
但沒人叫苦,都知道這是為了實戰。
回到宿舍時,已經淩晨兩點。
老李馬上就睡著了,呼嚕聲震天響。
小王還在擦拭狙擊步槍,一絲不苟。
阿吉累得連澡都沒洗就趴在床上。
15.
第一次實戰任務是在深山裏。
“有武裝分子在山區活動,情報顯示他們藏有大量軍火。”指揮官在作戰室裏說明情況。
周驍帶隊連夜出發。
突然,前方傳來異動。
周驍立即做出手勢,隊員們迅速隱蔽。
幾個持槍分子從樹後走出。
老李和小陳準備動手,被周驍製止。
他指了指不遠處的岩洞,示意那裏可能是武器庫。
等敵人經過後,周驍帶隊悄然接近洞口。
“行動。”隨著他一聲令下,隊員們如猛虎出籠。
戰鬥結束得很快。
敵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製服了。
洞裏果然藏著大量軍火。
任務很成功,但周驍發現自己的手在微微發抖。
這是他第一次麵對真槍實彈,第一次看到鮮血。
那天晚上,他失眠了。
耳邊全是槍聲,眼前全是驚恐的麵孔。
16.
日子一天天過去,周驍的小隊越來越有名氣。
他們配合默契,戰術素養過硬,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巨任務。
休息時,老李總愛講以前的故事。
小王靜靜地擦槍,偶爾插一兩句。
阿吉像個好奇寶寶,問個不停。
老張和小陳鬥嘴拌嘴,但關鍵時刻絕對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