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在所有人交頭接耳的傳說裏,“我的一個帥哥朋友”和“我的一個美女朋友”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
他們永遠年輕、健康、聰慧、美麗而且不失成熟,永遠不用考慮牙疼、胃病、頸椎不適、膽囊炎和神經衰弱。
他們各自開著海邊的書店和咖啡店,格調高雅,工作清閑,而且永遠沒有工商部門來攪擾,不用考慮濕氣、白蟻、進貨、賬簿、景氣與否、成本回收。
他們享用著誌趣相投的愛情,而且彼此都成熟聰明,絕對不會給對方任何壓力。
他們當然還得時不時出門旅遊,去到電視節目、時尚雜誌推薦的國度,然後一邊默默聽當地人說起那些島嶼與橋梁上發生過的愛情故事,一邊互握雙手,彼此微笑,深感自己多麼幸福。他們得去京都,得去馬爾代夫,得去濟州島、巴厘島,得去巴黎、羅馬、威尼斯、維也納、巴塞羅那、倫敦、洛杉磯,每到一處,都要拍照留念,以便上傳到社交網絡……
通常,在各類傳說裏,“我的一個帥哥朋友”和“我的一個美女朋友”會在去紐約或其他大城市的飛機上,用溫柔的語調款款描述他們的人生軌跡。“我的一個帥哥朋友”勸我加強自我時間管理,“我的一個美女朋友”則跟我說如何通過學瑜伽、護膚、下廚和充實自我,來對自己好一點兒。但可惜,這些法則會了也沒有用,因為在傳說中,“我的一個帥哥朋友”和“我的一個美女朋友”是從小就這麼生活優渥,有著無限美好、用物質來衡量和做標簽的理想生活。
當然啦,因為太理想了,所以他們基本隻出現在口耳相傳、用來教誨別人的傳說中,你基本無法在現實生活中親眼看見他們,隻能仰慕且佩服地聽人念叨:“我有一個帥哥朋友,如何如何如何;我有一個美女朋友,如何如何如何。所以啊,人生就應該如何如何如何……”
當然啦,你對他們其實很熟悉:他們小時候,更多的時候會被家長叫作“別人家的孩子”,常用句式是:“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如何,你再看看你!”
當然啦,你可別責怪他們太物質化了,因為不拿這些物質化的意象標簽來嚇唬你,這樣理想的伴侶,怎麼才能具有壓倒性的說服力呢?
當然啦,他們肯定也不是第一次去紐約,他們早就去膩了。但每一年,完美小姐都要去那裏掃一些衣服,於是對她百依百順的完美先生也得跟去嘛,反正他們開著書店和咖啡店都不用考慮經營問題,隨時可以抬腿走人。到了紐約,他們總會去看一眼自由女神像,看她高舉的火炬,以及她底座上那段話:
你們這些加班的、勞累的、窮困的,被物價、親友、家庭壓力控製的,渴望快樂生活的勞動者……
將你們看著美劇、言情小說、網絡段子、好萊塢電影、雜誌、廣告想象出來的美好的物化的生活……
交給我吧。
我佇立在時尚雜誌、品牌廣告、成功學書籍、心靈雞湯、萬千辦公室族和世世代代讀書人頭懸梁錐刺股後依然忍不住打瞌睡的夢裏……
高舉夢想的燈火!
追慕一個人,是一段怎樣的時光
最初,你在某個無關緊要的場合——報紙、電視、網絡、字裏行間、眉梢眼角,驚鴻一瞥,看到了巧克力先生。你回憶時,會連帶回憶起許多事情:那天的天氣、雲的顏色、你剛聽的一首曲子、正在吃的一份甜品。伴隨著這些,你第一次看到了他的名字。你覺得他有些與眾不同,也許純粹是因為那天你有些閑。總之,你記住了他:啊,巧克力先生。
過了一段時間,你在新聞裏,聽說他剛做了某些了不起的事,成了眾人推崇的冉冉升起的新星。你搖了搖頭,一邊點鼠標換個頻道,一邊想:造星工程又開始了。啊,巧克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