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磁波與戰爭(2 / 3)

我們再從最佳通信係統的角度來看擴頻通信:最佳通信係統=最佳發射機+最佳接收機。幾十年來,最佳接收理論已經很成熟,但最佳發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而偽碼擴頻技術卻是一種極佳的信號形式和調製製度,構成了最佳發射機。因此產生了:最佳通信係統=偽碼擴頻+相關接收。

有了這種全新的認識,人們就已不難預測擴頻通信的未來前景了。還使軍事通信在電磁環境複雜、幹擾嚴重情況下實現順暢指揮變為可能,從而為軍事通信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它已成為未來軍事通信和民用通信的一大發展方向。

據報道,一些國家正在開發新的電磁能源和武器,它能使人的肌肉不能隨意運動,能控製人的感情和行動,給人催眠或給人傳遞睡眠暗示,幹擾人的記憶,使記憶發生錯亂,甚至消失。另一種研製中的電磁武器能夠摧毀物質目標,尤其是電子目標,甚至摧毀有生命的目標。人體對電場和微波束的抵抗能力很強,因而隻有功率強大的電磁武器才能殺傷人類。它殺傷人類的原理是它能夠在人體內誘導出有害的生物學反應,特別是對人的大腦功能造成幹擾。

有的國家還在研製一種裝置,它可以向電離層發射高頻電磁波來局部幹擾電離層,從而使依靠電離層作為反射層的廣播電台和雷達失效。足夠強大的電磁波能使一些氣象要素受到幹擾,從而引起氣象災害:暴風雨、龍卷風、持續幹旱……人們甚至打算將來利用可控能源在太空操縱氣象。

電磁武器的一大優點是:它的“子彈”是各類電磁波,其速度等於光速,即每秒30萬千米;而常規火器中飛行速度最快的導彈,其飛行速度每小時超不過3萬千米。常規火器按槍管或炮管的口徑分類,而電磁武器則是根據其所發射電磁波的頻率和調製方式分類。

在海灣戰爭的過程中,美英等國在戰爭中使用了各式各樣的“睡眠武器”,從而控製戰爭的進程,減少自身傷亡。

睡眠對於調節人的精神狀態、補充體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士兵在戰場上連續作戰,一旦感到精神疲憊,缺乏睡眠,就會行動遲緩,戰鬥力下降。處於睡眠狀態的士兵則戰鬥力全無。如何找到一種可靠的辦法來控製士兵的睡眠,便成了一些國家的共同想法。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英等國就投入巨資研究睡眠控製與調節問題。近年來,英國國防部為了給士兵提神專門發明了一種眼鏡裝置,其原理是在一副特製的眼鏡框上裝上光纖。光纖放出的白色強光與日出時的晨曦光譜一樣,令士兵提神而又不影響視覺。

這種新發明的眼鏡在北約空襲前南斯拉夫期間投入使用,美國的轟炸機飛行員使用此“眼鏡”由密蘇裏的轟炸機基地飛往歐洲,全程36小時都保持了清醒狀態。

利用外部電磁波刺激腦電磁波產生嗜睡症是軟殺傷武器的一種。目前,美國正在研究通過頻率極低的電磁射線,讓大腦釋放出約束人體行為的化學物質。這種特殊頻率的電磁波“能夠讓大腦釋放出其中80%的天然致眠物質”,使敵方士兵昏昏入睡。這一技術的研究已經接近了實用的程度。通過基因控製使執行任務的士兵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是“睡眠武器”中的基因武器。科學家認為,白雀可以連續飛行數千英裏而無需睡眠,關鍵在於白雀體內存在著“不眠基因”,尋找並激活人體內類似白雀的“不眠基因”,有可能實現不眠的目標。

藥物刺激是最傳統的老辦法。早在二戰中,安非他明這種藥品就在美英德日士兵中分發,以消除疲勞、增強忍耐力。不久前,美國一家製藥公司秘密研製了一種名為“不夜神”的藥品。普通人服用一片“不夜神”,能勁頭十足地連續工作40小時而不犯困;接下來睡上8個小時,再吃一片,還可連續工作40小時。這一藥品已經引起了美國國防部的關注,甚至被秘密列入打造“不眠戰士”的計劃中。

然而,“睡眠武器”同時也存在不少弊病。美國毒品管製局的官員指出,安非他明是一種危險藥物,極易上癮並可能出現異常興奮、沮喪、過度緊張等不良反應,而鎮靜劑也有一定的危險性,包括在藥效出現時發生所謂“前行性失憶”,士兵可能會忘記自己要執行的任務是什麼。盡管讓軍人服用刺激性藥物的弊端很多,但五角大樓從未放棄打造超級戰士的想法。美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的科學家指出:“消除人們睡眠的需要這一設想很有吸引力,但它也許過於激進,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當士兵的睡眠時間因戰爭被剝奪時幫助他們更好地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