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所籠罩。各種家用電器已經相當普及,電腦、手機幾乎是人手一台,無線網絡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人們在享受諸多方便和樂趣的同時,也開始注重電子高科技帶來的負麵效應:電磁輻射。
美國熱播的電視劇《迷失》講述了一架飛機墜落後幸存者在荒島上遇到的一係列離奇事件,謎底漸漸揭開之時,觀眾發現原來飛機失事的始作俑者竟是巨大的電磁輻射。電視劇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讓公眾見識了電磁輻射的威力。
其實,早在20多年前,電磁輻射就曾“顯威”:前蘇聯曾發生過一起震驚世界的電腦殺人案,國際象棋大師尼古拉·古德科夫與一台超級電腦對弈時,突然被電腦釋放的強大電流擊斃。後經一係列調查證實,殺害古德科夫的罪魁禍首是外來的電磁波——電磁波幹擾了電腦中已經編好的程序,導致超級電腦動作失誤而突然放出強電流。
對大多數人來說,像《迷失》中所描述的情形和尼古拉的遭遇畢竟太遙遠,但身邊的電磁輻射究竟如何?
從理論上來講,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過量的電磁輻射便會造成電磁汙染。在這個電子產品充斥的時代,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擺滿各種家電產品的房間,電磁輻射源更多。
通常情況下,電磁輻射能幹擾電視的收看,使圖像不清或變形,並發出噪聲;會幹擾收音機和通信係統工作,使自動控製裝置發生故障,使飛機導航儀表發生錯誤和偏差,影響地麵站對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的控製。
專家指出,並非所有的電磁輻射都會傷害人體,但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便會造成電磁汙染,電磁汙染會對人體產生負麵效應,如頭疼、失眠、記憶力減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髒出現界限性異常等。
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程度則隨波長而異,波長愈短對人體作用愈強。有資料顯示,處於中、短波頻段電磁場(高頻電磁場)的操作人員,經受一定強度與時間的暴露,將產生身體不適感,嚴重者引起神經衰弱。如心血管係統的自主神經失調,但這種作用是可逆的,脫離作用區,經過一定時間的恢複,症狀可以消失,並不成為永久性損傷。
處於超短波與微波電磁場中的人員,其受傷害程度要比中、短波嚴重。尤其是微波的危害更甚。在其作用下,人體除將部分能量反射外,部分被吸收後產生熱效應。這種熱效應是由於人體組織的分子反複地極向和非極向的運動摩擦而產生的。熱效應引起體內溫度升高,如果過熱會引起損傷,一般以微波輻射最為有害。
這種危害主要的病理表現為:引起嚴重神經衰弱症狀,最突出的是造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在高強度與長時間作用下,對視覺器官造成嚴重損傷,同時對生育功能也有顯著不良影響。
隨著各種辦公、家用電器的廣泛使用,電磁輻射已經無處不在。而過量的電磁輻射勢必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為各種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
說到家用電器的輻射,我們很快就會想到電腦、電視機、微波爐,而往往卻忽視了體積較小的電吹風,其實它才是“輻射大王”。因為使用電吹風時,輻射離頭部距離比其他電器要近,所以輻射的危害不言而喻。特別是在開啟和關閉時輻射最大,且功率越大輻射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