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示弱(二)(1 / 2)

袁方知道左懋第為人正直,且性格倔強,如果讓他前往,生命堪憂,所以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眾臣不明就裏,紛紛為左懋第求情,袁方不為所動。

左懋第再次向袁方懇請:“家母死於京城,願同陳洪範北使。請大元帥許之!”

袁方堅決不許。

不過,袁方已經得到消息,左懋第的母親陳氏,為了不做韃子的俘虜,在今年南撤的途中,一連七天沒有進食,走到一個叫白河溝地方被活活餓死,被家人帶回京城安葬。陳氏死前留下遺言:吾婦人身受國恩,不能草間求活,寄語吾兒,勿以我為念。

袁方雖然沒有答應左懋第的請求,但是表彰了陳氏的忠烈之舉。

七月初五,袁方派往京城的北使團正式成立,其主要成員有陳洪範、顧錫疇和馬紹愉。

顧錫疇是禮部右侍郎、馬紹愉是兵部職方郎中。

二十一日,使團由南京出發,攜帶袁方給清朝皇帝的回信,與漢奸何拱薇、陳萬春一同前往京城。

按情理說,袁方既然正式派出使團去同清方談判,應當有一個明確的方案,作為討價還價的基礎。實際情況卻並不如此,使團出發前,袁方沒有給與明確的指示,隻是讓使團自己從長酌議。

這就奇怪了,難道朝堂之上就沒有一個人有異議嗎?這當然有,但是別忘了,各部的主政官都是袁方任命的,清一色文黨成員,他們也是戰時委員會成員,對於袁方的戰略早已銘記在心,所以不會反對袁方的計劃。

有人在使團出發前提出過方案,因為他們人輕言微,所以沒有人當回事。

有人提出“以兩淮為界,與清朝分而治之。”

高弘圖更是給出了具體的方案:“山東百二山河決不可棄,必不得已,當界河間耳。”

甚至還有人認賊作父,提出“彼主尚幼,與皇上為叔侄可也。”的建議。

……

現在袁方手上有一百五六十萬的軍隊,根本就不在乎韃子和李自成、張獻忠的人馬,他之所以要假意與韃子議和,並且向敵人示弱,主要還是爭取多一點的時間。

就在去年,方斯穀的研發團隊,在袁方的多次指點下,造出了米尼槍。米尼槍與現有的燧發槍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後膛槍,一個是前膛槍。

而方斯穀團隊研發出來的米尼槍是一種膛線槍,由於槍管製造的工藝要求很高,到目前為止,他們才製造出三百支合格的米尼槍。

新研發出來的米尼槍跟之前的燧發槍相比,射速提高了近五倍,由於米尼槍使用了火帽技術,裝彈速度有了很明顯的提高。

袁方把新舊兩種槍枝進行過射擊比較,燧發槍的有效射程在一百米左右,而米尼槍的有效射程是五百米,米尼槍的射速也在燧發槍的五被以上。

這種新造出來的米尼槍是騎兵的克星,袁方用一百支米尼槍在野外進行過列陣射擊的實驗,在五百米開外向直衝過來的馬隊射擊,馬隊要遭遇米尼槍十幾輪齊射,才能衝到米尼槍陣跟前,如果是實彈射殺,這些馬是絕對衝不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