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的彙報很快就結束。
而接下來。
戶部,司禮糾察部,都察院,廷尉,刑部,武者統一管理協會也相繼的對近日來所有的工作都進行彙總性彙報。
戶部調遣錢糧等一應事物,包括就目前戶部掌握的天下錢糧儲存,都進行了彙報。
這其中。
自然也包括戶部掌握的各地的情況。
九耀皇朝並非每一個地方都是風調雨順,順順利利的全部豐收。
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按期的繳納對應的賦稅。
對於一個地方來說,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可能發生一次水災或者旱災,地震。
甚至有些地方幾十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
可放在整個龐大的九耀皇朝,負責統計天下的戶部來說,就是堆積如山的災害。
用十年或者十個地方來統計,戶部就能夠收到一份水災或旱災的奏折。
體量放在這,不是誰執掌戶部就能改變的。
這很正常。
對戶部和朝堂來說,也很正常。
甚至說。
有些地方發生的水災,可能對於皇主來說,就是一道披紅,隻是用三秒掃一眼的一道印章。
真正讓整個朝堂緊張,乃至於皇主擔憂的災害。
隻有發生恒湖決堤,烏拉江斷流,滄州暴雨連天不見褪色,平涼王所在地一年不見一滴雨水暴曬一月這樣的大事件。
才會拿到這樣的大朝會上麵具體的商討決策。
因為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就不單單戶部能夠做的決定。
恒湖決堤,工部拚盡力量的勘察,想辦法。
戶部準備海量的錢糧,調動幾十萬的民夫。
兵部甚至會出動幾十萬的兵力。
吏部會一次次的調動官員。
禮部會想盡辦法的將事件的影響力降到最低。
刑部會徹查事件的緣由。
甚至更為嚴重的情況下,波及上千萬上億百姓,皇主都會下罪己詔,祭祀玄天,為蒼生祈禱。
而如果說烏拉江一個小小的支流,一不小心決堤了,又或者某個縣城的天降暴雨,連綿一片汪洋。
這樣的事情,不要說拿到大朝會,就算是每日的議政殿商議,都不會提及。
頂多戶部的某個參讚將奏章遞給三省,三省的從官批注同意,最近皇主對三省不滿就遞給皇主,滿意的話一道批注就直接轉下去返還給戶部,按照戶部的決策實行就好。
而戶部的參讚最近心情不好,頂多去跟吏部的功績司打個招呼,功績司派遣個官吏下去訓斥一番縣城所屬的郡守。
郡守知道後,去問責出現問題的縣令。
縣令感覺天塌下來的處理縣內出現的水澇災害。
等處理完,嚴重影響到今年縣內守城,再想辦法彌補今年收成,縣城今年有底蘊,就自己處理給郡守遞交一份奏章,具體處理過程。
而如果出現民荒,縣令就向郡守求援,郡守覺得自己底蘊深厚就順便撥取錢糧過去幫助。
覺得底蘊不夠,那就繼續向州主求援。
州主自然是沒有自己的地盤的,但是州主一番考量下來,覺得某個郡比較富裕一點,一道旨意下去,讓這個郡調撥錢糧去救援。
如果遍尋一州也沒有,那就給域主、巡域使上報。
到時候,域主就在一域之地,從其他州之內調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