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博士看著吳迪臉上那變來變去的表情,不禁露出了小孩子惡作劇之後的促狹之色。
張世澤在一旁看得是心裏暗自發笑:“真是個人老心不老的西洋博士。”
K博士滿意地繼續說:“雖然沒有比五碳化四鉭鉿熔點更高的物質,但我們可以用熔點略低於它的石墨做成碗型的容器,把五碳化四鉭鉿的粉末放入石墨碗中。然後把等離子加熱裝置產生的熱量源源不斷地輻射進石墨碗的中心部分。這樣的話,當中心部分的五碳化四鉭鉿開始熔化的時候,外層的粉末還未熔化,而更外層的石墨碗溫度則會更低。我們得到半熔狀態的五碳化四鉭鉿之後,就可以進行鍛造,最終獲得你所要求的形狀。”
這下子吳迪的嘴角終於又舒展開了。還沒等他說話,K博士又說:“我已經編製好了熱處理和鍛造的程序,隻要等石墨碗製作完成,就可以開工了。”
張世澤問:“石墨碗還需要多久?”
K博士說:“包含了我們剛剛談話的時間,還需要再等大約十幾分鍾。這段時間正好可以讓我按照吳先生的要求再調整一下程序。”
這老頭對時間的掌控非常精準,多長的時間用來搞笑,多長的時間用來談正事,他心裏都一一有數。說完這句話之後,K博士立刻在計算機前按照吳迪剛才所說的丹爐形狀,開始調整程序。
十幾分鍾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熱處理程序調整完畢沒多久,實驗室裏的電子聲音響了起來:“47號無人試驗場氬氣填充完畢,K博士第973號實驗所需設備和材料均已就位,隨時可以啟動實驗。”
不知道K博士動了哪裏,實驗室的一麵玻璃牆突然由透明變成了不透明,像電影屏幕一樣顯示出了47號無人試驗場裏的實況影像。
為了安全起見,無人試驗場和大廳裏的實驗室是存在一定距離的。實驗人員在大廳的實驗室裏通過計算機控製著試驗場的設備進行實驗。
K博士一邊在計算機前進行操作,一邊講解道:“太陽表麵的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而我們一會兒所要提升的溫度已經接近太陽表麵溫度的80%了,別說氧氣了,就連氮氣都會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所以熔化五碳化四鉭鉿的時候不能直接在空氣中進行,否則金屬會在熔化之前就燃燒起來。經過我的計算,選擇了用氬氣來置換掉試驗場裏空氣的方案。隻有在四周全都是氬氣的惰性環境下,五碳化四鉭鉿才有可能被熔煉。”
吳迪通過玻璃大屏幕看到,三條吊車吊臂一樣大的機械手臂分別從三個方位托舉著一個巨大的黑色石墨碗。碗內盛有的大量白色粉末正是從英吉利國剛剛空運過來的五碳化四鉭鉿。
隨著K博士的操作,從碗口正上方緩緩降下一組套環形狀的金黃色線圈,就像紅色警戒2遊戲裏蘇軍的磁暴線圈一樣,不停地閃爍著電芒。
金黃色的線圈最終停在了石墨碗上方不到一米的高度。K博士開始提升線圈和石墨碗之間的電壓。隨著電壓不斷的增高,線圈與石墨碗之間劈裏啪啦地出現了像閃電一樣密密麻麻的電弧。
那些電弧原本是藍色,隨後輸出功率的增大,藍色越來越淺,光芒越來越亮,慢慢地開始耀眼起來。就像從石墨碗裏跳出了一輪刺目的驕陽烈日。就算從攝像機的鏡頭裏看過去,也能讓人不由自主的感到炎熱似火。
當電弧變得粗大壯碩的時候,光學測溫儀顯示石墨碗的核心溫度已經接近了4200攝氏度。
K博士逐漸停止了能量的輸出,電弧慢慢地消失了。
他控製著三條機械手臂,將石墨碗緩緩傾斜,就見一個銀色液滴躺在碗中央的粉末中。那銀色液滴就像水銀一樣,被表麵張力收縮成了扁扁的球形。
隨著溫度的下降,那滴液態合金開始變成粘粘軟軟的介於液態和固態之間的形態。
K博士控製著一個氬氣噴槍把它吹成了中間凹下去的一個空心半球。
然後他用同樣的方法得到了另外一個半球,再將兩個半球對接,用線圈加熱兩個半球的邊緣,最終熔合而成了一個銀白色的空心球體。
直到這時候,K博士才擦了擦由於緊張而冒出的細汗,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說:“搞定了。”
見K博士關閉了玻璃大屏幕,大家無法再看到無人試驗場裏的情景。吳迪納悶地問:“然後呢?”
K博士:“什麼然後?沒然後了,實驗結束了。”
吳迪:“結束了?”
K博士:“嗯,結束了。”
吳迪:“那個圓球就是丹爐?”
K博士:“冶煉結束的產物就是丹爐。接下來就是在那個空心球體上切下來一部分,形成一個開口。切下來的那部分就是蓋子,然後安裝蓋子的閉鎖機構。隨便一個熟練的機修工人都可以完成這些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