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
好貨也便宜
我們要找到一個品質與成本的結合點,不是完全盲目地追求高品質,也不是不顧品質地追求低成本。
——摘自2010年8月29日《HR管理世界》
背景分析
管理大師德魯克指出,顧客購買和消費的絕不是產品,而是價值,其與銷量成正比。當比亞迪進軍汽車行業時,正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產品價格雖然低廉,但在品質上、功能上還沒有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高性能或者高品質的產品,可能價格上又遠遠高出消費者的購買門檻。市場就擺在眼前,誰能找到一個品質與成本的最佳結合點,滿足市場的需求,誰就能成為行業黑馬。最終,比亞迪成為了汽車行業的黑馬。這也正源於王傳福的市場平衡之策——品質和價格得到了很好的互補。其實,這也得益於比亞迪生產電池的經驗,“人工+夾具”既保證了成本最低,也能有效地管控好品質。而王傳福的妙招更在於:通過模仿成熟的車型,首先就獲得了消費者的審美認可。有了對外觀上的認可,消費者往往會暗示自己:這樣好的車型,品質應該不錯。同時,加上極具誘惑力的價格,最終促成了銷售。在這個過程中,王傳福打破了傳統的銷售模式——“一分錢一分貨”,滿足了人們的一貫心理“賺到便宜”。其銷售也得以快速提升。
行動指南
如上所言,這是一個關於價格定位的營銷策略。從品質角度看,一般情況下,可分為兩種模式:一是品質更好時的價格定位,二是品質相同或者稍遜時的價格定位。在這兩種模式中,有三個策略供選擇:(1)品質更好,價格更高;(2)品質更好,價格相同;(3)品質相同,價格較低。從消費者金字塔來看,後兩種選擇顯然具有龐大的消費群。但是無論采用哪種策略,都需要以品牌為基礎。像豐田、通用等玩的是大品牌的超值遊戲。而第三種策略,即“相同品質、更低價格”,作為後來者往往更適用。在品質相同的情況下,價格低的商品顯然更受歡迎。而比亞迪就是通過“好貨也便宜”的這個看似簡單的策略贏得了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