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26(1 / 1)

2月8日

雷同者死

很多初期的創業者,他們膜拜著前人的成功,雕刻著他人的模式——產品相同、名稱相同、廣告詞雷同、價格不相上下、渠道不分你我……一窩蜂的結果是:你有我有大家有,你死我死大家死。任何新產業、老產業都會很快變成夕陽產業。

——摘自2003年5月《商界》

背景分析

“各領風騷三五年”是大家常說的一種市場現象。很多時候,某個品牌在市場上突然火暴了起來,可熱鬧一番後,這個品牌往往就沉入海底了。這種曇花一現的市場現象說明了什麼?就像王傳福所言,膜拜著前人的成功,雕刻著他人的模式,這樣的企業顯然是無法走遠的。在市場到處相互模仿時,企業要想走得遠,就需要找差異化,渠道、文化、賣點、功能等,隻要有一點差異都可以充分利用。此外,如果把這些差異與企業資源對接,形成競爭壁壘,對手自然難以與你同台競技。而比亞迪采取的就是價格差異化,憑借價格優勢,形成競爭壁壘。但是,差異化並不意味著對“雷同化”的徹底否定,局部雷同同樣是一種優秀的策略手段。“三樂”競爭不就是如此嗎?在中國的農村市場,非常可樂就勝過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王傳福也創造了這樣的營銷策略:首先車型等采取模仿策略,避免了消費者認知的風險,因為這些車型都是消費者認可的經典外觀。隨後,通過價格、定位等差異化,完成了市場區分,也切分出了自己的消費群。

行動指南

企業必須明白,哪些需要借勢——雷同;哪些需要超越對手——差異化,這樣才能形成競爭壁壘,企業才能長久生存。其實,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基本包括三個方麵,即品牌號召力、外形感染力和價格誘惑力。比亞迪在沒有品牌力的背景下,借助國際成熟車型打動消費者,同時采取低價格策略。此處,複製車型是雷同,低價格是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