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
如何規避技術風險
汽車是一個傳統產品,發展了100多年,大的專利已經沒有了,都過期了,剩下的專利就是外觀,我們把頭一換、尾一換就沒有誰的專利了,但你的產品設計要好。
——2005年12月王傳福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王傳福認為,複製的小智慧體現在對專利侵權的規避上。他對媒體表示:“譬如說汽車的外觀專利有五幅照片。前麵、後麵、側麵、正上方和斜上方,這五方麵都是相似的,你就可能是侵權的,但隻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風格完全不一樣,其餘的完全一樣也不侵權。”在這樣的小智慧指引下,一直被認為是模仿車的比亞迪F3,不但沒有任何專利問題,還申請了33個專利。當然,規避風險也要建立在專業化團隊的基礎上。據悉,在比亞迪,有一個近200人的知識產權及法律部,其重要職責就是研究如何攻破對手的專利壁壘,並對比亞迪的各個產品事業部進行監督,隨時告知哪些技術是必須要規避的。對此,曾有競爭對手指責說,這個部門說得難聽一點,實際上就是“專利規避團隊”。麵對種種指責,比亞迪似乎從不避諱,就像比亞迪的首席設計師廉玉波所說的:“我們每年要拆很多車。如果想用一種技術,就先看有沒有專利,有就調整,沒有就拿來用。我們甚至作好了打官司的準備,而且百分之百不會讓對手贏。”毋庸置疑,複製看來的確是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隻是複製者要有智慧,更要專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要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並能順利規避風險。
行動指南
模仿戰略成功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結合公司需要、市場需求,準確地選擇需要模仿的對象;二是組建龐大的知識產權部門,專門進行監督,以提醒哪些專利需要規避,甚至提供規避方法;三是模仿中進行多種車型的、有選擇的組合,而不是單一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