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過《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實施方案》,根據計劃,從2009年到2011年,我國將重點抓好基本醫療保障製度等5項改革。其中第5點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製和運行、監管機製,提高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製改革,加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新的醫改方案同時提出堅持公平與效率原則,強調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實施中履行責任的同時,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有序競爭機製的形成,提高醫療衛生運行效率、服務水平和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

根據《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必須不以盈利創收為目的,而是以更多地、更好地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為宗旨,體現在醫院的經營中就是必須規範醫療行為,做到不是依賴醫療費用的增長,而是以醫療服務工作量和醫療質量的提升、合理增長醫療服務價格、高效配置利用門診和住院醫療服務資源存量,改善門診與住院的比例關係來帶動業務收人的增長,補償政府投人的不足,為醫院的持續發展運營提供支持。

在2010年2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原則通過《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會議強調,公立醫院改革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要通過改革,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富有效率的公立醫院服務體係;推進體製機製創新,形成比較科學規範的公立醫院管理體製和補償、運行、監管機製,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我國政府再三強調醫療改革關乎民生,但是醫改卻遠不是政府財政撥款所能完全實現的,需要方方麵麵共同推進,尤其要加強醫療服務機構自身建設。目前,公立醫院市場競爭意識不強、管理機製不靈活、市場開發能力不夠,絕大部分醫院仍坐等醫療顧客(請求醫院服務的對象)上門,缺乏服務管理觀念,服務質量體係尚不健全,過於注重技術質量而忽視功能質量。現行的醫療服務管理策略,缺乏完整的體係,醫院缺乏對醫療顧客的酬認識,缺乏合理的需求識別,對不同需求層次的醫療顧客提供相同的服務,收取相同的費用,帶來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從而導致“看病貴、看病難”。許多公立醫院卻抱怨國家財政價格補償不到位,導致醫院經營舉步維艱,甚至虧損。由此可見,公立醫院麵臨著市場需求和競爭的壓力,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醫院迫切需要引進現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技術以提高其服務水平,達到社會、醫院、醫療顧客協同收益最大化,並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公立醫院如何在有效協同影響收益的內外要素基礎上,基於醫療顧客價值,通過市場細分和需求識別,利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合理配置和使用有限的衛生資源,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為醫療顧客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達到收益價值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整體最大化的目標,是政府、社會、公立醫院管理者和醫療顧客共同關注並亟待解決的問題。

收益管理(RevenueManagement)是在供求管理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管理理論,是以微觀市場預測顧客行為並實現產品服務的可得性及價格最優化來實現最大收益增長水平的策略應用。收益管理作為服務業提高收人的一種管理方法,通過細分市場和識別細分市場需求、製定相應的價格等級、分配各個價格等級下的服務能力,向各個細分市場以最合適的價格提供最合適的產品數量,從而實現收益的最大化。收益管理目前在航空業、酒店業、租賃業等行業應用中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的服務業運用收益管理理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