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本書的總結,列出本書的主要結論和創新點、研究的局限以及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本書探討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益管理理論和方法,並對其應用也作了較為深人地究。首先,界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益管理的概念;其次,詳細分析公立醫院收益管理的各個要素;然後在此基礎上,構建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管理的理論框架,並提出實施的策略保證。主要研究思路是,通過對醫療服務細分市場,以最合適的價格提供最合適的服務數量,從而實現公立醫院收益價值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整體最大化目標。具體而言,本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如下所述。

(1)以公立醫院為研究對象,釀醫療服務收益管理理論,完善我國醫療服務管理理論體係。我國政府再三強調醫療改革關係民生,但是醫改卻遠不是政府財政撥款所能完全實現的,需要方方麵麵地推進,尤其要加強醫療服務機構自身建設。在現行醫療服務管理下,各個魏相互分隔,醫院缺乏對醫療顧客的認識,沒有合理的需求識別理念和方法,對不同醫療顧客提供的是相同的服務,收取相同的費用,從而使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導致“看病貴、看病難”。然而,這些要素顯然是相互聯係和製衡的,探索其內在機理,提出在同一理念即收益管理理論導向下,全麵地係統解決醫療服務管理孤島問題,以促進我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管理可持續地發展,填補國內醫療服務管理係統研究的空白。

(2)以顧客價值為基礎,對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市場進行細分有助於實現服務多元化,滿足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從而實現公立醫院收益價值最大化目標。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決定其首先要關注醫療顧客的利益,把一切工作的重點都放在如何為醫療顧客提供最大價值上,全心全意為醫療顧客服務。而顧客價值理論與衛生部倡導的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全麵改善服務態度的服務宗旨是一致的,是優質、高效、低耗的成本效益觀的具體反映。在醫療服務市場,應用顧客價值來進行細分,有助於公立醫院了解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職業、付費方式以及住地等的醫療顧客對醫療服務需求和感知價值存在的差異。據此采取針對性措施改進醫療服務,為目標顧客群提供更多的價值,獲得較高的醫療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

(3)醫療服務需求體現於醫療顧客價值中,因而可以由醫療顧客價值來識別需求類別。醫療服務中具有滿足顧客需求功能的各個要素,即需求要素,如醫療技術、服務質量、醫德醫風、醫院環境、醫療費用和知情選擇等,本書將它們對應於醫療顧客期望價值的各個魏,稱為期望價顏素。醫療顧客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通過其對顧客價值的期望體現,也就是說醫療顧客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實際上是對醫療顧客期望價值的需求。醫療顧客的醫療服務需求在醫療顧客價值形成機製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一方麵,醫療顧客的醫療服務需求是醫療顧客形成價值期望的基礎和前提;一方麵,醫療顧客的醫療服務需求是顧客形成價值感知的重要影響因素,醫療顧客對某一特定醫療服務的需求強度大小和需求方向直接指向其對該服務的價值感知。因此,通過本書構建的醫療顧客價值量表,可以識別該顧客的需求類別,從而根據需求類別為其提供差異化服務。

(4)改革公立醫院價格結構,實施差別定價策略有助於醫改方案的順利實施。在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定價決策中,采用差別定價,無論對醫療機構還是醫療顧客都是有利的,最終會增進社會福利。通過差別定價,可以提高醫療服務的供給量,使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下降,增加醫療機構和醫療顧客的福利。由於差別定價把低需求彈性群體的部分收人再分配給高需求彈性群體和醫療機構,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有利於順應醫療顧客的心理差異,從而滿足醫療顧客的多層次需要。這對於新醫改政策,為補償取消藥品加成而新設立的藥事服務費的定價,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5)在對醫療服務市場細分、需求識別和差別定價的基礎上,最優配置醫療資源存量,有助於實現公立醫院收益價值最大化目標。本書合理地分析和確定醫療顧客特征與醫療服務需求的潛在影響因素,提煉出科學的醫療顧客價值構成指標體係。據此,進行醫療顧客市場細分,針對不同醫療顧客進行需求類別識別,並對市場細分準確賴行驗證。通過對不同類別醫療服務需求分析,提出依據不同需求區間製定不同醫療服務價格,並對不同需求區間、不同類別醫療顧客配置最優的醫療資源存量,期使足夠多的醫護人員幫助醫院在長期經營中獲取更多收益。由此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並實現公立醫院收益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