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一係列複古措施,使得一些前清遺老想入非非,以為袁世凱打算“還政於清室”,於是四處奔走,廣為宣傳。對此,袁世凱不置一詞,他有意滋長複辟輿論,以此作為登基稱帝的墊腳石。同時,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弗蘭克?J?古德諾以及文人楊度,也不斷發表演說、評論,鼓吹君主立憲。
1915年8月14日,楊度聯合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六人,宣布發起成立“籌安會”,為袁世凱複辟帝製製造輿論。8月23日,籌安會在石駙馬大街正式掛牌,以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理事長,其他幾人為理事。他們向各省將軍、巡按使郵寄投票紙,請他們表態是否讚成帝製,迫於袁世凱的威力,他們隻能紛紛表示讚成。
當時為複辟帝製製造輿論者,除了“籌安會”的六人外,還有朱啟衿、段芝貴、周自齊、梁士詒、張鎮芳、雷震春和袁乃寬,人稱十三太保。此外,還有一位幕後人物楊士琦。
而帝國主義如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都代表本國政府表示讚成袁世凱稱帝。
9月上旬,段芝貴領銜14省將軍通電,請求變更國體,並請袁世凱速正大位。而14名將軍中,唯獨沒有舉足輕重的重量級人物:江蘇督軍馮國璋、長江巡閱使張勳。
9月19日,袁世凱親信梁士詒組織“全國請願聯合會”,兩次請願盡快決定國體。隨後,在“全國國民代表大會”名義下,各省選出國民代表1993人,分省進行國體投票,然後再將選票彙集北京。10月,各省開始舉行國體投票;12月11日,參議院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名義彙查各省投票,結果以1993票全票通過君主立憲。當日,參議院上書“勸進”。
而此時,襄助袁世凱多年的“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以及袁世凱的老把兄弟徐世昌,全都對袁世凱稱帝持反對意見,或公開對抗,或消極抵抗。王士珍因此退隱還鄉,回了直隸正定老家;段祺瑞因反對帝製早已被撤銷本兼各職回家養“屙”;馮國璋因段芝貴反複說服終於沒有站出來唱反調。徐世昌見袁世凱決心已定,於10月26日請辭國務卿一職,袁世凱再三挽留,袁克定卻在一旁說:“徐太傅願意做清室遺臣,何不成全他呢!”但徐世昌不管是否“成全”,仍掛冠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