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紹興周總理故居
(1978年3月)
今年三月五日,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誌誕辰八十周年。在人們歡度粉碎“四人幫”以後第二個新春佳節的日子裏,我們來到了紹興縣城關鎮勞動路東段,瞻仰了周恩來總理的故居。周總理故居坐落在紹興城關鎮寶祐橋西堍,舊名“百歲堂”。因周氏族人中曾有一對夫婦,平均年齡活到一百歲,“百歲堂”的名稱也就由此而來。這是一座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築式樣的古樸磚瓦房。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革命遺址,把它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使周總理故居基本上保持了原貌。進入故居正中的竹絲台門,仰首可以望見台門鬥上懸掛著“周恩來總理故居”七個大字的匾額,白底黑字,十分醒目。經過台門鬥,是一個小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小廊對拱;移步進內,便是“百歲堂”文物陳列大廳了。大廳口迎麵豎立著一幅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周總理、朱委員長在一起的巨幅照片,陳列廳正中懸掛著周恩來總理神采奕奕的遺像;遺像上方,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大幅橫額,左右側小橫額是“為人民服務”和“艱苦樸素”。我們默立在周總理的遺像前,心中充滿了對總理的無限崇敬和深切懷念。
陳列大廳裏,展出了周總理和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各個革命時期合影的照片,周總理生前經常學習的馬列、毛主席著作,用過的辦公生活用品、三合板、清涼油、硝酸甘油、睡衣睡褲、布鞋、餐具、國產上海牌手表??這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生動展示了敬愛的周總理為爭取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國際共產主義事業的勝利,英勇奮戰,鞠躬盡瘁,無私地獻出自己一生的光輝業績。敬愛的周總理啊,您永遠是我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學習的光輝榜樣!
瞻仰文物大廳後,穿過東麵小廊,我們來到了“百歲堂”裏進,房子南麵有一小院子,院落整潔樸素。這三間房子原係樓屋,後因年久失修,被台風毀壞,現在的三間平房是後來改建的。在東側一間裏,陳列著周總理少年時英俊威武、目光炯炯的照片。看到這些珍貴的照片,我們思緒萬千,不禁想起了少年時代周總理在紹興度過的一段不平凡的經曆。
一九一一年三月,年僅十三歲的周恩來離開江蘇淮安,回到故鄉紹興。周恩來在故居生活的一段時間裏,經常早起晚睡,看書習字,勤奮學習文學、曆史、自然、英語等方麵的知識,他有很強的記憶力和對事物的分析能力。據一些親屬回憶,周恩來當時常常流露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並敢於向封建遺老們開戰。一九一二年春節後,周恩來才離開紹興,由親戚接往東北沈陽讀書。這將近一年的紹興生活,使周恩來適應了江南水鄉的生活習慣,了解了紹興的曆史風貌和地理沿革,並看到了紹興民間的生活疾苦。
進入裏進中間,我們看到了一張赭色的六角木桌。一九三九年三月,周恩來同誌來到紹興後,曾在這裏親切地接待了紹興各界人士,向他們積極宣傳毛主席枟論持久戰枠的戰略和我黨抗日救國的方針政策。屋子靠窗口的地方,還陳列著一張赭色寫字台,上麵放著筆、墨和硯台。當年,周恩來為了激勵故鄉人民奮起抗日,拯救民族危亡,曾在這張寫字台上題詞。現在展出的這兩張桌子,都是當年的原物。在牆上,懸掛著周恩來當年在紹興從事革命活動的十多幅題詞和當時拍攝的照片。幅幅題詞,筆力雄健;張張照片,英姿煥發。這些飽經風霜、彌足珍貴的題詞和照片,不由得使我們追溯到三十九年前硝煙彌漫的戰鬥歲月裏??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在毛主席軍事路線指引下,國共兩黨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周恩來同誌為實現毛主席“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的偉大戰略任務,作為我黨的首席代表,以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奔走於國統區和解放區之間。一九三九年春,周恩來由重慶至江西,經金華、麗水,轉道淳安、分水、於潛、桐廬、蕭山,於三月二十八日來到了紹興,帶來了毛主席、黨中央的親切關懷,給故鄉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以莫大的鼓舞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