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家世不明(1)(1 / 3)

曾爺爺

話說東漢年間,豫州沛國譙縣住著一個老實人,叫曹節,字元偉(有的史書寫作“曹萌”)。

一切的一切,就從曹節開始說起。

不知是沒有機會,還是沒有興趣,曹節同誌一生不曾做過官。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在家養豬吧。那年頭養豬可不像現在,一夜之間就能製造出若幹暴發戶。人家養豬基本上是自己消費,逢年過節什麼的,宰了,或祭拜祖先或自己享用。

讓曹節沒想到的是,養豬還養出事來了。

一天,鄰居家的豬離家出走了,碰巧,那頭豬跟曹節家的豬長得很相似,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撞臉了。鄰居到他家一看,原來我們家的豬跑到你這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攆回自己家了。

曹節畢竟是個老實人,沒有與這位沾有流氓習氣的鄰居爭執,或許是因為鄰居不好惹,不敢爭執。

後來,離家出走的那頭豬或許是在外邊找不到東西吃,餓了,自己跑回來了。鄰居很不好意思,把曹節同誌的豬送回來,並表示了深深的歉意,大家都是街坊鄰居,還望元偉兄多多見諒。

曹節同誌道德修養很高,不是那種得理不饒人的主,不管怎樣,自己的豬安全回來就好,其他的一笑而過。

這件事,經過路邊社報道,全村都知道了,可能村長還發出了一份向曹節同誌學習的倡議書。

爺爺做了宦官

曹節有四個兒子,小兒子叫曹騰,字季興,他就是曹操的爺爺。史書上沒有記載哥哥們的名字,隻知道他們的字分別是伯興、仲興、叔興。

雖然養豬,但曹節家還是比較窮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人口多,糧食不夠吃的。

曹節實在是沒轍了,為了全家人填飽肚子,他痛下決心,讓最聰明的兒子曹騰去做宦官(當時還沒有“太監”一詞)。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國人的傳宗接代觀念是很濃厚的。雖然宦官也是個不錯的職業,但畢竟挨了一刀,失去了生育能力。再說,去當宦官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不男不女的,飽受歧視。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去做宦官。

曹節在痛苦中掙紮了很久,最後,為了生存,不得不讓兒子走上這條路。

小曹騰很幸運,做完閹割手術後,堅強地活了下來。要知道,古代手術的風險係數是相當高的,手術後還活著,真是阿彌陀佛,菩薩保佑。

宦官圈子

一提起宦官,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宦官有多種稱謂,比如寺人、閹人、中官、貂璫、黃門、太監(這個大家相當熟悉,罵人時經常用得到)。

印象中,宦官麵目猙獰,心理變態,心狠手辣,卑鄙無恥,財害忠良,無惡不作!

其實,相當多的宦官來自貧困家庭,兒童時代生活極其悲慘,吃不飽穿不暖,受盡人生痛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為了有口飯吃,為了活下去,他們以大無畏的精神勇敢地走上手術台,挨一刀,淨身做宦官。要知道,在衛生醫療事業極不發達的古代,這一刀可是會要人命的。

進宮之後,作為新來的,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打掃衛生,給主子端尿盆,同時還要忍受上司的欺負。伴君如伴虎,他們必須時刻小心謹慎,哪怕是做錯芝麻大的一點事兒,也極可能提前到閻王爺那兒報到。

主子不拿他們當人看,在主子眼裏,宦官隻是一群會說話的狗,僅此而已。說句不好聽的,他們連狗都不如。他們沒有尊嚴,沒有人格,沒有地位,更沒有權益。天天受人鄙視,供人驅使,遭人踐踏。這種心驚膽戰的日子何時是個頭,怎一個慘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