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個上樓抽梯的主意是劉備幫他出的。
當時江夏太守黃祖被孫權殺了,劉琦便請求去了江夏接任太守。
劉表病重,劉琦趕回來看望老爹,但是張允等人堵在門口不讓他進去,劉琦隻得哭著走了。
古代的領導人一般都在臨走前來個托孤,某某某,我死了我兒子就全靠你照顧了。這時候某某某得趕緊跪下,痛哭流涕,一邊用袖子擦眼淚一邊悲傷地說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雲雲。表情一定要很痛苦。表演得稍不到位,哼哼,刀啊劍啊全往你身上招呼。
據說,劉表臨走前對劉備說,我兒子都是窩囊廢,我死之後,荊州就是你的了!劉備當即表示自己無德無能絕不敢打荊州的主意。
有人勸劉備接受荊州,可劉備說自己不忍心。
眾人被感動得眼淚嘩嘩地,一致認為劉備是個大好人。
相當之扯淡!
不忍心,可笑!對於荊州你求之不得,怎麼可能會不忍心呢?
劉備很聰明!
此時要是腦袋發熱答應了,刀斧手立馬出來要你人頭!
假如沒有刀斧手,劉備也不會接手荊州。徐州的教訓劉備記得很清楚。當時人人都在盯著徐州,陶謙把徐州交給了劉備,結果劉備坐了沒幾天就被呂布搶去了。現在的荊州如同當初的徐州,北邊的曹操東邊的孫權虎視眈眈,而曹操已經在路上了,荊州是絕對守不住的,劉備要還不如不要。
所以劉備是俊傑,識時務者為俊傑。
劉表走後劉琮接過了槍,成為荊州新主人。劉備則駐紮到了樊城。
此時在路上的曹操並沒有因為劉表的死而停下南下的腳步。
劉琮剛上任就麵臨著一個抉擇,曹操氣勢洶洶地開過來了,是抵抗還是投降,這是一個問題。
於是劉琮同學召開了緊急會議,讓大家就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刻的討論,出席會議的領導同誌有劉琮、蔡瑁、蒯越,韓嵩、傅巽(牛人)等。
通常這種情況下,參加討論的人會分為兩派,一派主張投降一派表示要鬥爭到底。打幾個小時的口水仗後,領導人拍案而起,表示要與敵人拚個你死我活,臉上還一副憤怒的表情。
但事情總有例外的時候,比如現在。
會場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大家紛紛勸劉琮投降,好像不投降就是不仁不義似的。
劉琮同學很有理由相信,這些人應經打好包裹為老婆孩子準備了車子,隨時準備投靠曹操。
落井下石反戈一擊再正常不過了,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奔個好前程,總不能陪你一起去見閻王吧。
劉琮同學問他們為什麼不能選擇抵抗,我們也很強啊?
眾人詳細地給他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表示隻有投降一條路,並且進行了有理有節地論證。
傅巽明確地告訴劉琮你打不過曹操,理由有三:
一、以人臣反抗人主,是大逆不道。
二、以荊州對抗中原,是很危險的。
三、用劉備抵禦曹操,是擋不住的。
你三樣都不行,反抗的結果隻有一個,死!
傅巽進一步問劉琮同學:“你覺得自己跟劉備比怎麼樣?”劉琮很有自知之名,表示自己比不上劉備。傅巽:“如果劉備都擋不住曹操,那你更不行;如果劉備擋住了曹操,那他會甘心做你的部下嗎?”
劉琮同學畢竟年輕啊。
他對眼前的這些人很失望,就算自己不投降,他們肯定也會踏過自己的屍體去投奔曹操。
劉琮最終無奈地選擇了投降。
他投降曹操卻沒有跟劉備打一聲招呼,把劉備同誌害慘了。
曹操都到宛城了,劉備才知道曹操已經大兵壓境,這時候劉琮才派一個叫宋忠(是不是去給劉備同誌送終啊?)告訴他自己投降了。劉備幾乎當場暈過去,他恨不得馬上剁了眼前的這個“送終”!
形勢嚴峻,劉備當機立斷——跑!帶著老婆孩子(這次沒忘記他們,有進步)及諸葛亮他們一路向南跑。
領導就是有水平,深明打不過就跑的硬道理!
跑到襄陽城外,諸葛亮勸劉備攻打劉琮入主荊州。劉備又說自己不忍心。什麼不忍心,他知道就算打下荊州也擋不住曹操,也別折騰了,咱們直接閃人吧。
曹操順利地到達荊州,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荊州,不費一兵一卒便成為囊中之物。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