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得知劉璋對自己采取了行動後很生氣,把楊懷找來臭罵了一頓(你還有理了),罵完後斬了。
既然撕破了臉,那就真刀真槍地幹吧。
劉備派黃忠、卓膺率軍南下,一路上幾乎沒碰到什麼有效的抵抗,直到涪城。劉璋派劉璝、泠苞、張任、鄧賢等人在涪城阻擊劉備,可是沒能阻擊住,退保綿竹。劉璋又派李嚴前去督戰,結果李嚴同誌直接率領大家投降了。
劉備很快平定了周圍諸縣,命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支援,留關羽守荊州(致命的錯誤)。
在涪城,劉備開了一場派對,他對龐統說:“今兒真高興!”龐統說:“以討伐他國為樂,不是仁者之兵。”劉備已經喝醉了,竟然敢頂撞領導,“武王發紂的時候前歌後舞,難道也是不仁嗎?你趕緊滾出去!”龐統很識相,閃人。不一會兒劉備後悔了,又把龐統請回來。龐統也沒向領導認錯,該吃吃該喝喝。劉備問他剛才是誰的錯,龐統說了一句高水平的話:“你我都有錯。”
我之所以講這一段,就是想告訴大家以後碰到此類情況,如果不想被炒魷魚,像龐統同學學習。
咱們接著往下說,劉備接著進攻雒城。防守雒城的是劉璋的兒子劉循和張任。劉備打了將近一年都沒打下來。連謀士龐統都上了,就是拿不下。更嚴重的是,圍攻雒城時,龐統中箭身亡,從而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年三十六。
他沒能看到最後的勝利。
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鳳雛已去,臥龍再也無力回天。
死者已矣,活人還得接著打。
建安十九年夏天,劉備終於攻破了雒城,劉循逃脫,張任被俘,寧死不降,被殺。
雒城一破,前麵就是成都了。此時諸葛亮他們已經趕到了成都城牆之下,馬超同學也脫離了張魯加盟劉備包圍了成都北門。
圍了數十天,成都就變成了劉備的囊中之物,因為劉璋投降了。
成都城內尚有精兵三萬,糧食足夠支撐一年,軍民也表示誓與成都共存亡。但劉璋還是降了。他說:“我們父子在益州工作了二十餘年,沒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都是我劉璋的錯,我心不能安。”大家聽了感動地眼淚嘩嘩的。
劉備沒有落井下石,他把劉璋安置在了南郡公安,他的家產以及振威將軍的印綬全部還給了他。
都說劉璋“暗弱”,他也知道自己很弱,所以他沒有參加群雄爭霸,而是盡心盡力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父子倆為益州貢獻了二十年的和平,在那個年代,這是很不平凡的。
裂痕
又是新的一天。
劉備得到益州,初步實現了諸葛亮“跨有荊、益”爭天下的戰略構想。接下來要做的事“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然後等待時機成熟,荊州益州兩路出兵,進擊中原,稱霸天下。
事情看上去進行得很順利。
然而,無數曆史事實告訴我,一帆風順隻是人們的美好願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尤其是王者霸業。
在益州,劉備同誌屁股還沒做熱呢,就出事了。出事地點: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拿下益州後非常惱火。你敢騙我!當初是你口口聲聲說益州不能打,原來你小子是想吃獨食啊!
罵歸罵,益州已是劉備的囊中之物,這是不能改變的事實,益州對他來說已是望不到更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