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田明理跑到自家宅前井池口,一眼看見母親正在井池邊洗衣裳,便轉身跑向井池,一邊跑,一邊雙手舉著魚串大聲喊著:
“大娘!魚!大娘!魚!”
正在戲水的蓮蓮忙迎著哥哥跑過來,接過魚串歡喜得上看下看,嘴裏不住的喊著:“大魚!好大的魚!”跑到水池跟前,忙把魚放進水裏。但是,大熱天,兩條魚都早已幹硬了。田仁學跟了過來。理娘剛洗完衣裳,裝了兩盆,正向缸兒娘道謝著。缸兒娘忙說:“哎呀!客氣什麼!舉手之勞,反正我也沒事。走吧!我幫您端一盆!”說著,不由分說端起一盆就走。理娘回頭讓明理和仁學洗了手,自己又從井裏提上一罐子水,讓仁學提著,自己端著剩下的一盆衣裳,領著明理、蓮蓮一起回家。
回到家裏,缸兒娘正幫著往晾衣繩上晾衣裳呢。理娘見狀忙阻攔著說道:
“哎喲,老閔兒姐,你快回去吧,甭讓雞把糧食作踐了!”
“好吧,您慢慢晾吧!我走了。”缸兒娘說著出門回去了。仁學把水倒進鍋屋門口兒的水缸裏,過來對理娘說:
“嫂子,我來晾,您歇會兒吧!”仁學邊說邊晾著衣裳。理娘看看太陽已轉到正南,該做飯了,就回答說:
“好吧,嫂子做飯去。”
“噢!嫂子,大回來了,到後門賈先生家去了,說歇會兒就回來。”仁學聽說做飯才記起來,忙告訴嫂子。理娘從蓮蓮手裏接過魚,讓倆孩子自己玩兒去,就走進鍋屋忙活去了。
忠老爺回來了,理娘忙著舀飯盛菜,轉眼擺滿了飯桌:一盆稀飯,一盤炒梅豆,一盤蒜泥拌茄子黃瓜,一碗盆鮮魚湯,一饃盤子蒸饃和餄餅子——原來理娘餾饃時發現籃子裏的蒸饃不多了,怕不夠吃,便現和了麵,在熬魚湯的鍋裏貼了一圈兒餄餅子。死麵餄餅子筋道柔軟,特別是沒入魚湯裏的一段兒,滲進了油鹽魚香更好吃,很受歡迎。結果餄餅子吃完了,反而剩下了那幾個發麵蒸饃。
吃晌午飯時,忠老爺又數落仁學,告誡大水期間不準把明理帶到水邊,無論是河還是汪。
吃完飯,仁學丟下飯碗就出去了,明理尾隨其後。蓮蓮看見了,也推開飯碗跟著走出大門。叔侄三個聚在大槐樹下,商量著到哪裏去玩兒,反正莊兒是不敢出了。田仁學想了一會兒說:
“明理,咱彈琉子兒好嗎?”
“好!”明理答應著。
“俺也要彈琉子兒!”蓮蓮跟著說。
“您小,彈不來。長大了再說!”仁學拒絕了蓮蓮。
“不嘛!不嘛!俺就要彈!”蓮蓮大聲嚷著。
“好好好!一塊兒彈!”仁學隻好讓步。蓮蓮從小就是仁學帶著的,對蓮蓮讓步似乎成了仁學的習慣。
經過大半天的太陽,大場已經幹了許多,門口地麵已經幹爽不粘腳了。田仁學在槐樹底下選了塊地兒在二尺見方的四角各挖了個小窩窩兒,在中央也挖了個小窩窩兒,然後挨個輪流彈琉璃子兒進窩。田仁學很快走完了三圈兒,已經進了中央的窩兒上了“堂”了。明理才轉了兩圈兒,蓮蓮還沒有轉完一圈兒呢。往後就更艱難了——隻要彈子兒沒有進窩兒,田仁學就會用琉璃子兒把它打得更遠,也就更難進窩兒了。開始,明理和蓮連還頑強地彈著,久了沒能前進,便慢慢地失去信心,進而失去了興趣。田仁學見狀便手下留情,假裝打不到,慢慢地明理和蓮蓮也先後轉完三圈兒,上了“堂”,功德圓滿了。於是又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