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25、(1 / 2)

25、

沉靜了一會兒,理娘抬眼望著丈夫,緩緩說道:

“昨兒個傍晚,後門典的娘,還有前門的歡子娘來咱家坐,俺娘幾個兒拉呱提到些事兒,一時都弄不明白,您不在家,也沒處說說問問。幸好您昨兒個回來了,見您回來得晚,太累了,也沒問您。”田仁喜望望妻子,沒有說話,等著她繼續說下去。

“您知道,典的娘隻有‘悶頭子’二畝地。這回把挨著的田明秀家的地分給她一畝三分,她說她不想要,又不敢說不要。一來她一輩子從來不平白無故地要別家的東西;再者,田明秀憐她孤寡,她那二畝地平常都是田明秀安排順帶替她耕種的。這受人之恩,更不願分人家的地。可是,又不敢說不要,怕挨批評說她思想(覺悟)低。弄得她左右為難二心不定的。”理娘說到這裏,見田仁喜沒說話,就繼續說道:“當時俺也不知道該怎麼勸她,就說了一句‘民隨王法草隨風’,是政府分給她的,她就拿著唄。她聽了還是心裏不甚安然的。”

“是的,‘民隨王法草隨風’,咱草民百姓隻能隨王法嘛!”田仁喜附和了一句。

“可是,這人家好好的地,還有房子、牲口、車拉牛具等,怎麼說分就給人家分了呢?——雖說讓沒地的人家有地耕種是善事,可是就那麼平白地把別人家的地、東西拿走了,給分了,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呢!——噢,還有,年上收槍,那都是咱老百姓自家花錢買的,說收,就平白地給收走了。不是有歌嗎——‘不拿群眾一針線’,坐了天下更應該那樣呀!開天辟地以來,官府就是征糧收捐,咱老百姓隻要按規矩完糧納捐就行了,此外老百姓的東西還是自己的啊!你沒收也好,你分配也罷,總該給補償吧。誰家的東西不心疼呀!”田仁喜一心忙著生意,這些事兒還真沒想過,便撿了一句現成的話說道:“您都沒聽開會呀——地主的土地財產都是剝削得來的,分給貧雇農是‘土地還家’,還補償什麼。”

“您看白家,該是大地主吧!”理娘接著說下去,“可是人家會享福,把家業作踐光了,這下子倒成了貧農了,反倒分給了三畝多地。還有關家,那樣子的人家,也是貧農,也分了地。那也是‘土地還家’嗎?還有斜對門田明爵家,也該是地主吧,可是您看人家做生意,那排場、那闊氣,把地賣得差不多了,倒成了中農。哪像咱家,靠苦熬苦掙,置了幾畝地,日子順了點兒,掙了個中農。俺真後怕呢——如果解放晚幾年,像咱這樣苦熬苦掙,咱家不是劃成地主,也得劃成富農,成了剝削階級了,連累孩子都可憐!您看對門靈修兒,多仁義懂禮的孩子,竟罵人家是什麼‘地主羔子’!所以呀,咱也甭恁苦熬苦掙了,該歇就歇著,該吃就吃點兒,甭太苦自己了。俺真擔心過幾年又土改,自家給自家掙來個‘地主’、‘富農’的帽子,挨批挨鬥!”土改劃分階級成分時,田大忠家的成分有三種方案:依農,依商,或分開劃分。當時農村觀念是重農輕商,田大忠認為賣布僅是農閑附帶經營,便依農劃為中農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