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7、這個碓頭山才幾尺高呀(1 / 2)

7、

“哎呀,爺們兒,咱三個是離天最近的了——俺覺著這兒比下麵太陽要厲害得多呢!”田景大開始談他的山上感受,說完,他便扯過棉襖把頭臉蓋上,遮蔽著陽光的照射。

“景大呀,這個碓頭山才幾尺高呀,就離天近了!您這個‘牛行人’嘴又來了!”田仁禮駁斥著田景大,自己的頭臉也躲在了棉襖下麵去了。田景大一把掀開棉襖坐了起來,不服氣地反唇相譏道:

“哈哈,爺們兒,今兒個怎麼啦,您這個出名的‘牛行人’嘴反倒把這個雅號甩給俺啦!——您說,這碓頭山有幾尺高?啊?說呀!這才是牛行人嘴呢!”

田明理被他們逗笑了,站了起來,四周搜尋著,整座山頭都是光禿禿的青黑色的山岩,好像就是一整塊石頭似的,草木不生。東邊的藤山倒是不錯的:比這座碓頭山高些大些,好像山腰裏還生長著幾片樹木呢!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遺憾地回過身來。忽然,眼前一亮,呃?在西側不遠有一棵樹,一棵不太大的柏樹,傲然挺立,濃密墨綠的枝葉擁聚成整齊的塔形樹冠,給這空寂的石山增添了一股昂然向上的蓬勃生機,更在田明理心底帶來一片陰涼。田明理喊了一聲:“爺們兒,甭幹曬著了!”撒腿向西跑去。田景大、田仁禮也停止了嘴巴仗,爬起來跟在後麵跑來。

小柏樹生長在一個凹坑裏,凹坑上下延伸著一道細細的裂隙,究竟是因隙而生樹,還是因樹而生隙呢?在幾個小孩子看來,也許如同‘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是一個無解的命題。當然,在這棵柏樹在這裏萌發成長之前,若有留心過這個凹坑的人是知道答案的,遺憾的是,即或有,他們也許都伴隨著歲月的滄桑把答案帶進了曆史。前人有一首題《竹石》詩,移用在這裏,看來也是非常恰當貼切的。詩曰: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小柏樹已有碗口粗細,它那寶塔形的樹冠灑下了一片渾圓的濃蔭,給這三個小夥伴帶來了陰涼。三個人站在樹蔭下,重又來了精神,好奇地轉著圈兒四下觀看著。南邊,就是剛才來的方向,遠處是下橋子、渡口,接著就是龍河蜿蜒著繞過碓頭村、山腳下,向更遠的北方延伸而去。田明理仔細地從頭到尾觀察著這條小河,在濛濛霧氣中好像正搖頭擺尾地向南遊動著一般。忙興奮地指劃著說:

“你們看,這龍河活了,還真的像一條龍呢!”

田景大、田仁禮隨著田明理的指劃觀看著,一會兒搖頭,一會兒點頭。田景大說道:

“爺們兒,俺眼睛不神,看不出來,怎麼看還是一條小河溝兒。”田仁禮也笑笑表示讚同。田明理也笑笑放下了,接著說:“那您看這座山呢?”田景大應聲說道:“就是座石頭山嘛!不過,這爬山,俺還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還是怪稀罕的!”田明理接著問道:“像不像碓頭呢?”兩個都撥浪鼓似地搖著頭:“不像!不像!”田明理見狀,輕輕搖搖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