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田家布莊1、肩挑背背的布莊(1 / 2)

1、

父親的布莊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被安排聯營了,幾家個體布莊在池村租賃了店麵成立了聯營布莊,由原來挑擔趕集逐市經營轉為坐店經營。由於入不敷出,虧蝕嚴重,很快便難以為繼,關張散夥。父親铩羽歸來,又重新起步,挑擔逐市慘淡經營起來。但是,由於不合時宜,最終被罰款三百一十萬元(舊幣),辛苦經營十數年的布莊徹底消失了,轉眼間落得囊橐空空、一文不名,隻好“棄商轉農”了。

布莊,通常是指規模較大或從事批發零售業務的布店。然而在蘆荻村,則沒有什麼嚴格的標準,隻要做布生意,即或肩挑背背趕集擺攤兒統統稱之為開布莊。蘆荻村民開布莊始於大槐樹田家的田仁喜,是屬於農閑時的副業,用田大忠的話說,是農閑時掙點零花錢。這在貧困的農村,對於補貼生活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所以後來陸續有人起而效法,開布莊的人家多了起來,鼎盛時期有十多家。有幾家人家給孩子取名“布莊兒”,寄托發家致富的夢想。後來,或由於經營不善,或由於遭遇土匪搶劫,或由於畏於戰亂,至淮海大戰結束,共產黨政權建立時,全村隻剩下了田仁喜、田仁智、田彥明、田彥月四家布莊。俗話說,“寧為治世犬,不做亂離人。”隨著戰爭的結束、新的政權的建立,社會秩序逐步好轉,這四家布莊都攢足了一把勁兒,要大展鵬程。田仁喜在路莊子集上有了自備的鋪板和鋪架,比每集向店家借鋪板和長板凳要方便多了,更主要的是增添了自己開布莊的主人感和自信心。心裏琢磨著要再做一套,那麼在下橋子集也就有了自己的鋪板和舖架了。

正在他們要鵬程大展的時候,政府調整私營商業網點布局,他們被安排到池村參加聯合組建聯營布莊,由獨家個體經營變為多家聯合經營,由挑擔攆集擺攤的行商變為租房設店的坐商。作為祖祖輩輩習慣了的單家獨戶個體經濟的農民,他們心裏不免打起鼓來。俗話說,“官屋漏,官馬瘦,官老頭子不長肉”,這聯合經營能搞好嗎?然而,“民隨王法草隨風”,終於一個個都還是規規矩矩地攜帶布匹到池村加入了聯營。田仁喜、田仁智兄弟與牛大莊子的牛恒文、牛恒立兄弟聯合組建了“義合成”布莊;田彥明、田彥月兄弟參與組建了“同意成”布莊。田仁智留了點兒後手,他認為自家的東西還是留在自己家裏最保險,就把自家的資本——布匹三停兒留下了一停兒,隻帶去兩停兒。田仁喜為人實誠,凡事總想盡最大力量做好,不懂得藏力耍奸留後手,就傾其所有,把全部的三包布匹都帶去入了股,結果成了“義合成”布莊的最大股東,占四成兒。其餘三家各占二成兒。

田明理沒有到過池村,盡管從蘆荻村到池村隻有十八裏路。田仁喜早就許諾要帶他到池村去玩兒,可一直沒有兌現。這年學期結束,放暑假了,終於成行,既是兌現諾言,也算是對兒子考了第一名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