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來到正在撈魚的河邊,他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捕魚場麵——這不就跟在魚罩裏拿魚一樣容易嗎?是誰想的這個主意啊?人們都在忙碌地捕撈著,沒有誰注意到他的到來。他不由得問了一聲旁邊正在收網繩的一個人:
“你們是哪莊兒的呀?”
“蘆荻村。”
“啊?”漁翁驚異起來,忙抬頭在人群裏搜索著,好像都是一式裝扮,沒有自己要找的人。可是心有不甘,再次仔細搜索——終於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形,忙欣喜地高聲喊道:
“田仁喜——仁喜老弟——”然後,放下釣竿、魚桶和馬紮子等,一路喊著朝田仁喜跑去。田仁喜已經收起了漁網,滿網的魚還沒有倒……聽見喊聲,忙抬頭迎著喊聲看去——一個似曾相識的白白胖胖的中年人笑著朝他跑來。他手裏拿著漁網,愣怔地站在那裏,迷惘地思索著……
來人跑到他跟前,給了他一拳:
“怎麼?不認得了嗎?”
“哎喲……你看你看,老牛哥,是你呀?沒想到呀!——這一別好幾年,俺混得像個要飯的;你可倒好,越來越斯文富態了,倒像個教書先生了!”
“哎,你倒說對了,我是在教書呢!今兒個禮拜,釣魚玩兒。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走,到俺家,坐坐!”
“哎呀!老牛哥!您發達了啊!”田仁智賣魚回來了,聽見他們說話,見是牛恒文,便跑了過來,忙著打招呼。
看來,盛意難卻。——當年生意上的搭檔、股東、同人、賬房先生,多年不見,乍一相遇,田仁喜、田仁智也就顧不得自己的寒磣形象,答應了。
此刻捕撈也接近了尾聲,黃五兒也過來喊吃飯了。原來黃五兒聯係做飯和住宿的地方就在“觀瀾亭”後麵那個村落,正是牛恒文家住的牛大莊子。收拾完了現場,帶著攔網、漁網、魚簍等一應家什,一夥人一路說說笑笑跟在牛恒文和黃五兒後麵朝牛大莊子走去。
到了駐地,田仁喜撈起兩條鯉魚讓田明利稱了斤兩,囑咐記在自己賬下,然後提著魚,同田仁智一起,跟著牛恒文一道往牛恒文家裏走去。為了稱魚方便,他們已經買了一杆秤。
牛恒文家位於牛大莊子西南角兒,坐北朝南,前麵濉水,右向池村。馬鞍過底進去是一座緊湊的半邊院子,三間堂屋和三間西屋,東邊兒是鄰居的西屋後牆。西屋的北頭兒一間是鍋屋;隔斷的另外兩間原來是牛屋和草屋,如今空著。
牛恒文一進大門就大聲吆喝著:
“老媽子,您看都是誰來了?”
一個身材不高、體型微胖的中年女人應聲出了鍋屋門,一麵撩起圍裾擦著手,一麵滿麵燦爛地迎著丈夫和客人。見是田仁喜、田仁智,忙熱情地招呼道:
“哎呀!是兩位田家叔叔呀!哪陣風把您吹來了啊,稀客呢!”說著回頭拉過身後的女兒:“蘭兒,快喊叔叔呀!”十一二歲的蘭兒羞怯地喊了聲“田大叔!”“田二叔”,忙接過父親手裏的魚桶和馬紮子跑進鍋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