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我們想要的自由(1)(1 / 3)

公平裁判酷酷熊

爸爸不讓我當“宅娃”,對嗎

和爸爸講講理的人:貓貓(女,11歲)

評理裁判:“公平裁判”酷酷熊貓

事件回放:

放暑假、寒假時,我喜歡“宅”在家裏看書學習,有時一星期也不出門,爸爸看見了,就逼我出去玩,不準我當“宅娃”。

人家的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天天在家裏學習都會誇孩子,我爸爸怎麼這樣啊?

貓貓的請求:

酷酷熊裁判,我爸爸這樣做對嗎?如果不對,希望你判他改正。

酷酷熊來評理

從你的請求可以看出,你是一個愛學習、不貪玩的好孩子,這種刻苦、上進、自覺的精神應該受到表揚。那麼,爸爸強迫你出去玩,不準你當“宅娃”,對嗎?

本裁判認為,當“宅娃”的害處顯而易見:

第一,容易導致視力下降。

放假期間,“宅娃”們天天“宅”在家裏,基本上都是靠看電視和上網來打發時間,眼睛長時間盯著電視和電腦看,思想高度集中,全情投入,往往就會忘記“瞬目”。所謂“瞬目”,通俗地說,就是眨眼睛。經常眨眼睛能夠使眼睛保持濕潤,緩解眼部疲勞。研究表明,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每分鍾眨眼15~20次,但看電視和看電腦的時候,每分鍾眨眼少於5次。如果長期如此,眼睛就會疲勞、幹澀、紅腫,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引發頭昏、頭痛等症狀。

有數據表明,青少年眼睛近視的比例不容樂觀,尤其是寒假、暑假期間,近視率更是激增,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視。

第二,容易導致體質下降。

有一個小女孩,上學時很少生病,但奇怪的是,一到寒假、暑假,她就不停地生病。她的爸爸疑惑不解:為什麼女兒的身體這麼虛弱呢?後來,經過觀察、分析,他終於明白了:女兒上學時不生病是因為她每天必須步行上學、放學,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而放假的時候,她天天“宅”在家裏不出門,完全不運動,所以,體質就下降了。

每年放寒假、暑假的時候,醫院裏總會出現一些小病號,他們有的頭昏眼花,有的經常感冒、發燒,有的心跳過速,有的頸椎疼、惡心、嘔吐。經過了解,醫生們得知,這些小病號幾乎都是“宅娃”,放假時每天窩在家裏吹著空調上網、看碟,別說鍛煉身體了,連出門都懶得出。

久坐不動會損傷頸椎,使血液循環變慢,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還會患上肥胖症、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因缺乏鍛煉而引發的身體虛弱在青少年當中早已不是新聞。

第三,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長時間“宅”在家裏,不和外界接觸,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容易形成孤僻、內向的性格。特別是一些性格本來就內向的孩子,假期裏常常獨自“宅”在家裏,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社會交往能力降低,與外界產生隔閡。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表明,青少年中心理健康欠佳者占12.22%,其中包括有孤獨傾向、有衝動傾向等,而這些正是缺乏人際溝通、沉迷網絡所帶來的不良後果。由此可見,青少年應該盡量減少“宅生活”,要走出家門,親近自然。

評理結果:貓貓的爸爸小錯。

“公平裁判”的處罰:雖然爸爸的出發點是好的,做法也是對的,但並不等於爸爸沒有缺點:

一、孩子不理解你的做法,你為什麼不向孩子解釋清楚呢?如果她明白了當“宅娃”的害處,自然會聽你的話,而強迫隻會破壞父女關係,引起孩子的反感。

二、孩子不愛出門,全是她的錯嗎?如果你能夠為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抽出時間來帶孩子出去玩,孩子肯定會非常高興,還會天天“宅”在家裏嗎?你和孩子一起出遊,不僅能夠讓孩子改變“宅”的習慣,而且能夠增進父女之間的感情,讓家庭氣氛更加和諧,讓孩子的童年生活更加愉快。

評理人寄語:聽爸爸的話,不再做“宅娃”,擺脫不健康的“宅生活”。其實,這並不難,通過一些小事就可以做到,比如,出去散步,約朋友一起爬山、看電影,和爸爸媽媽一起逛街……慢慢地,你就會發現,離開電腦,離開電視,還有那麼多健康有趣的事情值得你去做。

公平裁判酷酷熊

我練鋼琴不認真就挨媽媽的打,對嗎

和媽媽講講理的人:蔡欣悅(女,10歲)

評理裁判:“公平裁判”酷酷熊

事件回放

我的鋼琴班是媽媽給我報的。為了練成特長,將來上個好中學,媽媽天天盯著我練琴。嚴格要求,我也沒啥可說的,可是經常打罵,真讓人受不了。現在發展到隻要彈錯一個音,媽媽就打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