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與蘄王廟
時間:2005-10-119:10:52來源:陝北人作者:張泊查看:66次
步出名州綏德城,涉過清澈見底的大理河,向東走進一條狹長的山溝,行十餘裏,再上一道兩山相夾的山坡,抬頭便可看見麵前的崖壁上鐫刻著“一步崖”三個巨大的字。這裏,在群山懷抱中又坐落著一處遠近聞名的古跡——蘄王廟。
蘄王者,是宋代名將、抗擊金兵的民族英雄韓世忠的追封溢號。據《綏德州誌》記載,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韓世忠就出生在綏德城南約二裏許的砭上村。
韓世忠生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從北宋初年起,東北方的契丹、女真族,西北方的黨項羌就分別建立了遼、金、西夏政權,與宋王朝分庭抗禮,兵戈相見,成為威脅趙氏政權的主要勁敵。由於連年戰亂,割地賠款,國力積貧積弱,百姓民不聊生。陝北一帶,尤其處於未與金、西夏交戰的中心地帶,戰禍不已。十八歲時,青年韓世忠以勇力應募鄉州,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崇寧五年(公元1105年),西夏軍又南下騷擾,世忠適在軍中。在交戰中,他勇冠三軍,斬關殺將,擲敵頭於城下,宋兵一擁而上,夏兵大敗。隨後他又躍馬力斬西夏監軍駙馬兀口移,遂被提為統製官。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他以非凡的軍事才能率領僅五十名精銳騎兵,在河北滹沱河一帶,襲擊了金兵三千人的來犯之敵;在真定戰役中,又親領三百士卒的敢死隊以閃電般的出擊,一舉打亂了金軍的大營陣腳。從此,他威名遠揚,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出任山東單州團練使,成為獨當一麵的抗金將領。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兀術又統兵十萬大舉南犯,其勢洶洶。在這緊急關頭,有人勸宋高宗放棄臨安遷都長沙。麵對投降派的屈辱行為,韓世忠義正詞嚴地說:“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於是高宗任命他為浙江製置使,守衛南宋王朝的重要門戶——鎮江。當時正值元宵佳節,金兵突至,韓世忠屯兵焦山寺,雙方在黃天蕩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這場光輝的阻擊戰中,其夫人梁紅玉。與韓世忠並肩指揮作戰,與全軍將士同生共死。在戰鬥最激烈的關頭,她在金山親自執桴擂鼓,打退了金兵一次次的進攻,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曆史故事。錢彩著的《說嶽全傳》中曾描寫韓世忠戰敗金兵之夜一夫人飲酒舞劍,並口吟《滿江紅》詞一闋:
萬裏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道、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弓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難消歇。
龍虎嘯,風雲泣。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汁水農吹羌笛管,駕輿步老遼陽月。把唾壺、敲碎問蟾蜍,圓何缺?
詞風豪壯,可與嶽飛《滿江紅》媲美。當然,這首詞是韓世忠所作,還是文人假托,有待進一步考究。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四十八天,金兀術欲勝不能,欲退無路,隻好乞求韓世忠放他一條生路。世忠大義凜然地說:“還我疆土,放回徽、欽二帝,則可以相全。”後來,金兀術手下的一個漢奸獻計,星夜偷鑿渠三十餘裏,金兵才得以狼狽脫逃。這場戰役大長了南宋抗戰軍民的鬥誌,大滅了金兵和投降派的威風,在宋抗金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韓世忠和嶽飛,並肩峙立,英勇抗金,威震敵夷,成為南宋王朝賴以偏安支撐的兩根擎天玉柱。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抗戰英雄,卻觸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於韓世忠反對議和,多次上疏彈劾奸相誤國,為投降派所不容。嶽飛蒙冤,舉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卻敢於當麵質問秦檜。當秦檜以“莫須有”三字回答時,他氣憤地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擔心,勸他不要與秦檜作對,他回答說:“畏禍苟同,他日有何麵目見先帝於地下。”後來,他終於被解除了兵權。自此他社門謝客,居家閱書讀經,絕日不言兵。他經常騎著毛驢,攜小童一二,帶著酒壺,悶遊於西湖之上。他一生清廉,仗義疏財,曆年所得賞賜都分給了部下,田產都分給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軍威嚴,能與士卒同甘苦。解職後居家十餘年,澹然自若。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這位一代名將憂鬱而死,時年六十八歲,死後被拜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時,又追封蘄王,溢忠武,配饗高宗廟廷。
韓世忠逝世的消息傳到故鄉綏德後,家鄉父老遙望南天,泣不成聲。乃集資建世忠詞,四時祭祀香火。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Q綏德知州舒世祿在一步崖修建了蘄王廟,以後又多次重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1938年7月抗日戰爭一周年的時候,綏德人民又捐資重修了蘄王廟的樂樓。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每逢農曆七月八日韓蘄王誕辰都要在這裏唱戲,或吹嗩呐過會,以獨特的方式緬懷這位綏德人民的驕傲。
當你來到蘄王廟,就會發現,這座廟規模並不很大,和眾多的名刹古廟相比,它是極樸實、極普通的了。廟的正殿是一孔高大的石窯,和陝北的民居幾乎一樣,正中塑著韓世忠的坐像,塑工也並不高超,但還是讓人可以感到一種威嚴的氣概。四周香火繚繞,幛幃垂掛,冥冥中引人神思。這樣小小的殿堂總讓人感到簡陋。然綏德人李繼嶠在乾隆五十年重修碑記中卻寫到:韓世忠在宋都臨安時,還是藉草坐臥,這裏的土階石室梓裏風景,正是他樂以依憑的。看來綏德人是十分理解這位英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