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2 / 3)

眨眼間,米博士身邊多了一套實驗裝備——一台發射紅色波點的機器,一張有兩個孔的白紙,和一麵黑色的牆。

這個意識空間好像個百寶箱,隻要他想,什麼都能變出來。

“一個光子怎麼可能同時穿過兩個縫隙?如果隨機穿過一個縫隙,那它又是如何產生幹涉條紋的?你試圖觀測,可當你觀測它時,牆上的波狀條紋消失了,光又顯現出了它的粒子性。這種一經觀測就坍縮成其中一種狀態的不確定性就是量子的疊加態。”

地下冒出一架觀測儀,觀測著模擬光子的紅色波點。

在它的觀測下,黑牆上原本的波狀斑馬線立馬變成了兩道豎杠。

米博士繼續說道:“這種疊加態不單單隻限於波和粒子,也可以是自旋、位置、偏振等別的一些物理性質的疊加態,它們普遍存在於微觀粒子中。”

“而量子糾纏,指的正是兩個有著某種聯係的粒子,無視距離與時空下的疊加態的纏繞。”

拐杖一擺,那套展示雙縫幹涉實驗的儀器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縮小的銀河和浮在銀河中央的一枚紅色波點。

“當一枚零自旋粒子衰變成兩枚以相反方向移動的粒子,它們的疊加態仍然是互相纏繞的。”說著,紅色波點一分為二,分別飛往銀河的兩端,“隻要對其中一枚粒子的自旋進行測量,如果自旋向上,那麼另一枚粒子就會坍縮成與之相反的狀態。”

“當然,這是微觀層麵的,用更淺顯易懂的解釋就是: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人,相隔幾億光年,沒有觀察前,他們頭發顏色處於一種混沌的疊加態。但當我們觀察其中一個後,另一個的頭發顏色也會同時坍縮成了同樣的顏色。”

“這就是量子糾纏超距作用下的信息傳遞。”

雖然這會兒我完全是處於一種意識狀態,合該沒有體力的流失感,但不知道為什麼覺得有點累,就有種……被知識的巨山壓垮的錯覺。

我索性盤腿坐下來,盡自己所能地吸收米博士傳授的知識。

“人的意識也擁有疊加態,或者說,意識是疊加態下的產物——在思考、猶豫時,是多線程並行的疊加態,但當做下選擇時,它就坍縮變成了具體的結果。”

“這就促成了平行宇宙的產生。”

我拖長了音“哦”了一聲,裝作很懂的樣子。

最後,他說到重點:“本體和各個分身間因為本來就是一個‘粒子’分裂而成,天然便擁有糾纏態,這種糾纏態讓我很容易與你的意識產生聯接。”

“可你為什麼要與我產生聯接呢?”我看了眼投影裏的成年米夏與賀南鳶,問道,“難道就是為了撮合我跟賀南鳶嗎?”

米博士聞言深沉蒼老的眼眸內閃過一絲悲傷的情緒。或許本體和分身之間真的擁有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靈感應,隻是一閃而逝的細微情緒,讓我猛然生出一種大膽的想法。

“你說你是他的分支,”我指著投影裏的“米夏”,擰眉道,“米博士,你的恰骨呢?”

米博士看著我,久久沒有說話,那雙眼裏的悲傷更濃了。

他什麼都沒說,又好像什麼都說了。

就在我以為他會回避這個問題時,他忽然緩緩出聲。

“我的恰骨……在三十歲那年,死在了冰冷的洪流中。”

--------------------

大段的物理知識不能理解也沒關係,跳過不影響劇情。

看到有人問我補充一下,除了意識剝離技術目前沒有,包括粒子對撞機製造人造蟲洞,人腦中的量子糾纏,多世界詮釋,雙縫幹涉實驗與量子糾纏的關係,這些都是有的,不是我瞎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