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丞相機遇得寶 門人結緣四聖(2 / 2)

李斯深知趙高、胡亥不是治國之材。大秦基業定毀於此二人之手。李斯深謀遠慮,暗中廣收門客,收攬奇人異仕,以防國事之變。

胡亥繼位後,朝廷小人當道。經世之才往往不得重用或遭其禍害。多有曠世賢才不能得誌,而以門人隱士自居。李斯頗有治國之才,文韜武略,加之焚書坑儒後,大秦文化得以認同,門下不乏有誌之士,文人騷客,絡繹不絕,流觴曲水,造詞做賦。

日而久之,李斯早已對中原傳統文化有所厭倦,焚書之令雖不針對和排斥易學佛法,而常年戰亂,易學玄術得傳者甚少,開壇講法之人更是寥寥無幾。而李斯獨對易學佛法堪稱著迷。門中有四人頗得李斯賞識信任。

其中有一人名叫雲舟子,號曰東夷仙翁,師從長白山下東夷仙洞洞主木牙子,學得周易之占卜修身之術,有觀天象辨吉凶之玄術,五行變幻之法。能從萬物之陰陽變幻中悟得無上武學及醫道。其師父木牙子原與徐福共研究長生之道,後聽聞徐福已經練成,特出山尋找徐福討教個究竟,不料受徐福蠱惑,一同東渡。雲舟子為尋師父蹤跡,被迫出山,暫居鹹陽東來客棧,常被李斯請為家中上賓,參討玄術變幻之道。

另有一人名叫馬竹孫,號曰天山赤子,原隱居西域天山七寶池,因隨師父遊學中原習冶金之術而暫回中土。師祖乃是鑄劍大師歐冶子,歐冶子乃是越王勾踐的禦用鑄劍大師,因鑄得勾踐劍而聞名於世。馬竹孫非但學得師尊畢生鑄劍精要,還遊曆西域諸國,學得西域玉石兵器鍛造工藝,為諸侯王公權貴鑄劍無數。其所鑄之劍能辯正邪,劍氣驚人,能達人劍合一之境界,能得馬竹孫鑄劍,乃是天下武林中人所夢寐以求的事情。

此二人原本就是中原人士,隻是後隨師父去了東夷和天山,所以此二人後被中原武林合稱“中土二仙”。

雖然,連年戰亂,卻也不乏有西域賢能仰慕中土文化,求學述經。或有經商暫居中土,或有避難於此。

其中有一帶發比丘(比丘乃是對天竺國帶發修行僧侶的尊稱。)名叫梵奴,法號苦行,來自遙遠的天竺國,梵奴是第一個進入中土的佛法僧。遵照師父的指示,執著於中土佛法的發揚光大。梵奴隸屬婆羅門教比丘,其師父名曰伽什,伽什奉天竺佛教總教之命,去往中土和西域發展佛教分支,由於中土連年戰亂,入關甚難,因此隻在樓蘭建立了西域第一個佛教分支,即樓蘭婆羅門教,因此,伽什又被尊稱為樓蘭佛祖。梵奴自幼隨師父遊曆西域諸國,佛法高神,悟性極高,在繼承天竺佛法的同時,自創苦行一百零八絕技,苦行移位大法,苦行金剛不壞等上乘佛教武學。其中,一百零八絕技中,與天竺一脈的三十六絕技被達摩改良,後中土佛教隻剩得七十二絕技,而苦行金剛不壞則被改良為少林金剛不壞身。

還有一人名叫吠羅,吠羅本是天竺附屬國鍵陀羅國王子,準王儲,父親死後,本能繼承王位,但因其叔父叛亂,吠羅兵敗,無奈之下前往大秦避難希望求得大秦出手相救,助其複國。不料秦朝也逢政變,隻得寄宿於丞相李斯府邸。吠羅一直在尋求複國機會,以一雪前恥。後吠羅亦拜師於伽什門下,做了室外俗家弟子。法號苦蓮,後在師父指點之下,自創大光明掌,紅蓮業火掌,地藏分身大法,威震武林。

梵奴與吠羅分別被後世武林尊稱苦行聖尊和苦蓮聖尊,後世將此二人合稱“西佛二尊”。雲舟子、馬竹孫、梵奴、吠羅結緣於李斯府中,深得李斯寵信,被後世稱為“前秦四聖”。(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