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衫,姬鬼(一)(1 / 2)

“塵勞”這個名詞出自於佛經,塵勞為煩惱之異名,所謂芸芸眾生之八萬四千煩惱,以煩惱汙人之真性,使人煩勞也。摩訶止觀卷一曰:塵有八萬四千塵勞門。以煩惱能汙人之真性,使人煩勞,故稱塵勞。亦即眾生被邪見煩惱勞役不息,輪轉生死,無有盡時。

這部小說以“塵勞”為名,寫的是東漢時期洛邑地區的故事。

塵勞是人世間不可能消除的事物,隻要是凡人就有yu望,這是世人生活的基本,也是無法根除的煩惱,有悲苦也有歡喜。這部小說也這個佛經名詞,借以象征世間的一些人物。

【大家在閱讀之前,希望看一下作品介紹,謝謝大家支持】

※※※※※※※※※※※※※※※※※※※※※※※※※

“呼”的一聲,隻見一隻手掌忽的從一側拍出,直向一位中年女子的左肩,出掌的少年不等掌勢用老,手腕反轉,手指微抓,已由掌變爪,直抓向那女子脖頸。那中年女子長劍並未出鞘,隻是用劍鞘一擋,乒的一聲響,少年用爪將劍鞘抓下,露出鐵劍,嗡嗡作聲。震聲未絕,少年也已拔出身邊帶的鐵劍,雙劍刀光爍爍,已經拆了七招。中年女子鐵劍猛地擊落,直指少年麵門。少年向左避去,左手劍勢一掃,刺向中年女子的大腿。

兩人劍法迅捷,直取對方要害。

剛才店中賣弄風騷的燕姬女子早已不知去向,店主人算賬的櫃台上放置幾錠銀子,想必開打之前已經講好賠償,這些銀子夠他開幾個同等規模的小店了。

小店之內已經坐滿若幹人等,早已停下手中筷箸,圍成一圈,引頸而望。南邊門口一側坐的兩個人,坐在靠門近的地方是一位白須老者,大約六十多歲,精神矍鑠,左手捋須,微微而笑,神情甚似悠然得意。旁邊是一位四十多歲的道姑,麵色鐵青,嘴唇禁閉。

兩人的座位隻有一步有餘,中間放有一座茶幾,上麵兩碗清茶還在微微冒著白煙,身後各自站了有四五名男女弟子。正對門口坐著的一幹人馬,長衫皮裘,似乎是來往的商客,其他零落的坐著的是一些吃客。眾人都把目光集中於場內二人的打鬥之中。

眼見那少年與中年女子拆招已有五十餘招,劍招越來越緊,尚未分出勝負。突然中年女子左手一招揮劍,少年起身躲避,劍招卻已用老,用力過猛,腳步微微晃動,身子隨劍勢方向倒去。但女子隨即變招,右手變掌,用掌擊空,借用氣力使身體站穩。

場中不禁有人微微叫好,麵對門口的商客中卻有一位身著青衫的年輕男子甚為不屑,“嗤”的一聲冷笑。但是隨即他感到自己已經失態,急忙用手捂住嘴巴,低下頭去,不住向四周張望。

就在這時,店中央的少年大喝一聲,左手起掌拍去,直擊中年女子胸口。這招本是幾為普通的招式,但是對於女子使用就顯得有些下流。那女子不待站穩,急忙轉身,手中長劍驀然一甩,反身掃了一圈,隻聽“啊”的一聲,那少年已經左腿中劍,腳下一個踉蹌,用劍撐地,待站直後再來比過。

這時,中年女子卻已經還劍入鞘,回頭看了看長須老者,點了點頭,然後上前笑道:“宋師弟承讓了,傷勢怎麼樣,不厲害吧?”

那少年臉色蒼白,用牙咬緊嘴唇,說:“多謝魯師姐手下留情。”隨即站起走到道姑旁邊,欲說些什麼,道姑擺擺手。少年歎了口氣,垂下頭去。

那位白須老人臉色甚是得意,滿臉喜色,微微一笑,說道:“這‘清煙閣’四年的閣主已歸我趙家所有,這回在此又來比過,不知魏師妹對這件事是否已經釋懷?”

坐在他右手邊的道姑強忍心中怒氣,說道:“趙師兄果然調教的好徒弟,但是不知趙師兄對這‘雲夢澤’中的鑽研,這四年裏的修為對我派古籍裏的記述是否有新的心得?”

白須老人瞪他一眼,說道:“魏師妹莫非忘了本門的規矩?”

那道姑哼了一聲,不再言語。

這白須老者姓趙名伯文,是“清煙閣”趙家的掌門。那道姑姓魏名青,道號太真散人,是“清煙閣”魏家的掌門。

“清煙閣”原本分韓、趙、魏三個門派,韓家近數年來有氣盡勢微的頹勢,趙魏二家卻人才鼎盛,相互爭鋒。“清煙閣”創建於西漢時代,於雲夢山創派,掌門人一直住在“清煙閣”,自從在漢光武帝劉秀推翻王莽政權恢複漢室建都洛陽之後,分為韓趙魏三家,每隔四年,三家弟子就在清煙閣中比武,獲勝的一家就可以在“清煙閣”中居住四年,至四年後的第五年重新比武,三局兩勝。在這四年之中,三家各個門派無論勝負都不能懈怠。勝者不斷強化自己,以免四年之後被人踢出“清煙閣”,負者則竭力鑽研,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