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者曾經問發明大王愛迪生:“美國有千千萬萬個和您一樣的發明家,為什麼單單您是那個最成功的?”愛迪生幽默地回答說:“嗯,我也正在為此事納悶呢,我想是因為別人隻失敗了一天兩天,而我失敗了大半輩子。”堅持就是勝利,這是年輕人最不應該忘記的一句話,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不僅要有憧憬美好未來的信念,還要有承受失敗的打算,能夠有所憧憬,有所承受,你才能夠堅持下去,才能夠盡量比別人堅持得更久一些。
勇而敢者死,勇而不敢者勝
很多人說這個人好勇敢,我覺得勇而敢者死,勇而不敢者勝,我們勇而我不敢。很多時候我說有這個勇氣,我敢動,我想,但是最後我不敢,我對規則、對規律、對莫名其妙的力量有尊重,我敬畏。
——馬雲
老子曾經在《道德經》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勇是一種勇氣,是一種冒險精神,是積極向上的一種必備姿態和素質。可是很多時候憑借“勇”並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有時候還要克製自己,要懂得適當示弱,你有這樣的勇氣去做,但未必就一定要不顧一切地去做,有時候,人應該懂得讓自己害怕,要懂得做一個“不敢做”的人。
無論做什麼,無論有怎樣的理想,我們都應該對生活、對人生懷有一些敬畏之心,不要太過主觀太過情緒化,要懂得去尊重規律,尊重市場規律、自然規律和生活規律。更為簡單地說,就是要懂得克製自己的行為,你可以有想法,可以比別人更加勇敢,但是有時候應該比別人更加理性,要更加懂得去敬畏生活。
勇氣是成功人士的必備要素,一個人想要成功不僅僅需要謀略、需要毅力、需要運氣,同時也需要勇氣,如果你不敢去做夢、不敢去實施,那麼就沒有辦法從普通人中超脫出來。但是“勇”和“不敢”是兩碼事,兩者之間並不是矛盾對立的,勇更多的是思維上的感性認識,是一種自信,而不敢則是行為舉止上的“理性”判斷。
很多年輕人常常會說:“給我一筆錢,或者給我一個機會,我就敢於投資,我就能夠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商業王國。”可事實上成功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簡單,如果成功僅僅憑借勇氣、大膽,那麼這個世界的成功人士會翻上好幾倍。事實上,80%的人可能都和你一樣,有理想,敢闖敢幹,但是最終成功的可能隻有20%。理想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執行的過程中多數人都盲目自信。所以年輕人應該懂得克製自己,不妨學習一下馬雲,努力從馬雲的經曆中獲得一些營養和經驗。
回顧阿裏巴巴的成長,馬雲常常會為自己當初的勇氣感到自豪,正是因為當時足夠勇敢、足夠自信,才確保阿裏巴巴發展壯大起來。但是與此同時,馬雲時時記得那些發展道路上的辛酸與坎坷,也明白很多時候並不是團隊的努力讓他們渡過了災難,也不是他們自己具備了足夠抵抗和規避風險的能力。正如他所說,自己從未料想會如此成功,馬雲認為那是一種莫名的力量,是一種規律性的東西,一直在支撐和助推著阿裏巴巴往前走,這種力量讓他心懷敬畏。
馬雲知道自己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大好時機,十年以前是這樣,現在是這樣,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後呢?誰能夠預料到事情會怎樣發展,所以在阿裏巴巴不斷擴展和高速發展的時候,他反而顯得更加理智和冷靜。他明白市場風雲變幻,很多時候勇氣不能帶來一切,也不能成就一切,合理的、穩健的發展模式也許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