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雲看來,一個好的企業家,應該有更崇高的理想,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具備社會責任感,應該將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擺在第一位,每一個企業都應該具有自己的使命。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使命感的企業,才能夠很好地處理企業內部、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才能夠將企業更為合理地融入到社會之中,而有了社會作為依托,實際上企業最後還是會處在盈利的狀態。
很多偉大的企業家都是不以純粹的利潤和收益來考核自己的成就的,利潤甚至都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微軟公司的蓋茨在創業之初的夢想是“讓千萬人都用得上電腦軟件”;沃爾頓創立沃爾瑪時,目標是建立一種既便利又廉價的商業形態;克羅克在收購麥當勞的時候是為了讓那些上班族可以享受便捷美味的快餐。這些人和馬雲一樣,將經濟利益放在了後麵,結果反而成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
事實上就是如此,隻想掌控權力的人當不了一個好官,隻想著掙錢的人成不了好的商人,隻想著擊敗他人的人也成不了真正的武術大家。其實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到這件事背後的意義,要了解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要了解自己怎樣做才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等你想清楚想明白了,你離成功往往也就不遠了。
馬雲曾經將創業的人分成三類,第一類人是生意人,這種人隻要有錢掙,就什麼都會去做,盈利是第一目標。第二類人是商人,這類人擅長投機和投資,能夠把握機會,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三類人就是企業家,或者說叫作社會企業家,企業家應該以社會利益為先,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生意人通常成不了什麼大事,商人順勢而為,處境有時好,有時壞,唯有企業家常常能夠屹立不倒。
對於每一個想要創業的人來說,應該把自己的目標設在企業家這一檔上,要懂得將自己的目標和社會目標結合起來,要懂得將企業的目標和社會的責任結合起來。一個企業家應該明白自己為什麼去創業,為了什麼理想而去奮鬥,掙錢隻是企業家應該具備的一種技能,應該是企業家希望看到的某一個結果,但絕對不應該是全部的技能,不應該是全部的目標。那些純粹的利益追求者往往難以成就大事,難以成就巨額的社會財富,因為狹隘的眼界和觀念阻礙了他進一步的發展。
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不要總是把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也不要用經濟利益來衡量自己的成就,其實當你把錢看輕時,反而能夠收獲更多的財富。
幫助別人賺錢,然後才使自己賺錢
淘寶要真正賺錢,我還是這句話:要開始考慮賺錢的時候,是你幫別人真正賺了錢的時候。
——馬雲
在博弈中往往存在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零和博弈,也就是說一方盈利,一方吃虧;第二種是負和博弈,通常是指雙方互相對抗,兩敗俱傷;第三種是正和博弈,也就是常說的雙贏,彼此雙方都能夠有利可圖,或者說至少有一方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害。正和博弈是最高境界的博弈手段,不過事實上人人都在爭奪利益,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獲得資源,都是占取利益,這樣就必定會影響到他人的利益,從而容易發生矛盾衝突。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正和博弈呢?方法很簡單,就是先給別人讓利,然後利用這種讓利措施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因為人與人之間往往是相互作用的,你對別人如何,別人往往也會對你如何。想要消除彼此之間的利益衝突,那麼就隻有選擇那些共同的利益,或者先給對方一些好處,以博取對方的信任,這樣實際上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對方身上的資源來為自己謀福利了。
比如在非洲,往往會看見凶惡的鱷魚張開大嘴,然後很多鳥兒飛進嘴裏啄食,其實這些小鳥隻是為了吃掉鱷魚牙縫裏的食物殘渣和寄生蟲,這樣小鳥可以輕鬆獲取食物,而鱷魚則免除了牙病牙蟲的困擾。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犀牛和犀鳥身上,這種相互協作的關係實際上就是正和博弈,都是一方先給了另一方好處,然後自己也從中獲得利益。
其實創業往往也是如此,想要掙錢,有時候先要懂得幫助別人掙錢,隻有先喂飽了別人,才有機會去實施自己的計劃,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來壯大自己。簡單來說,就是利己先利人,利人利己有時候可以當成一種搶占客戶資源的有效方式,有時候還可以當成是一種戰略合作關係。所以先讓別人掙錢,然後自己掙錢,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