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有的人處處受歡迎,到處都有“死黨”;而有的人卻沒人理睬,無朋少友。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麵的,但是,是否善於和別人拉近關係無疑是眾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點。
1成功需要一張完美的“人脈網”
擁有廣泛的人際關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人際關係就是人脈。它不僅是日常生活的潤滑劑,又是事業成功的催化劑。獨木難成林,沒有朋友、沒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注定難以成功。
英國有一句著名諺語:“不懂得與人交往者,必不能成功。”這句話說出了一個與中國古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相同的深刻道理:每一個人都要學會了解他周圍的人並與之和睦相處。換言之,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先織一張牢固的關係網。
事實上,你的“關係網”遠比你意識到的要大得多,你實際擁有的網絡延伸到了與你每天都有聯係的人之外。關係網中較緊密的聯係包括:你與之共同工作和曾經共同工作過的人們;以前的同學、校友和朋友;你整個大家庭的成員;你遇到過的孩子的父母;你參加研討會或其他會議時遇到的人。這些人都是你的關係網成員。你的關係網成員還包括那些你在網絡中認識的人,以及與他們有聯係的人。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創立了六度分離理論,簡單地說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離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後成為一個大型網絡。
但在生活當中,人們一提到“關係網”就帶有某種貶義,這無疑是片麵的。關係網本身沒有錯,它是中性的,關鍵看它是怎樣建立起來,又怎樣運用的。如果建立關係網,不違背道德標準,運用關係網也沒有超出法律製度的規定,那麼,這樣的關係網何罪之有呢?在我國,建立健康的、符合社會道德標準和法律製度的關係網,對社會有利,對國家有利,對單位有利,對個人的成功更是不可或缺的。
當然,關係網既然稱作是“網”,就應當具有“網”的特點。也就是說,在這張網上朋友的構成有點有麵,分布均勻。有的人交友卻不是這樣,他們結交的範圍十分狹窄,分布十分不均。隻在自己熟悉的範圍內認識一些人,而這些人的行業和特長比較單一。這樣就構不成一張標準的關係網了。當然,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愛好會對交友形成較大的影響。如果你是一名學者,你結交的學者朋友就是你的各種關係中最集中的人群;如果你是幹部,你周圍的許多朋友大多數也是幹部;其他各行各業也都可以以此類推。這就是我們在編織關係網的時候,常常遇到的局限,這種局限關係到關係網的“使用價值”和其他價值。假如你是一名幹部,你有沒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回答必然是肯定的。那麼,你有沒有必要結交理論界的朋友?回答也必然是肯定的。那麼,在理論界尋求朋友的幫助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否則,就會遇到很多僅靠自己的力量也很難克服的困難。
相信美國大片《蜘蛛俠》很多人都看過。片中主人公叫彼得·帕克,他是個平凡的高中生,由於意外被一隻具有放射性的蜘蛛咬到後,他就擁有了各種超能力:可以在牆壁和天花板上行走、能從手腕放射出蜘蛛網,借著蜘蛛網的幫助,他做了很多揚善懲惡的大事。
當然,這隻是美國科幻電影裏的場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不可能具備蜘蛛俠的超能力的,但是這並不能妨礙我們成為另一種蜘蛛俠——自己人脈網絡中的蜘蛛俠!
現實中,很多成功的人大多都是有這種關係網的人。這種網絡由各種不同的朋友組成:有過去的知己,有新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輩,有同輩,晚輩;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業的,有不同特長的;也有不同地方的……這樣的關係網,才是一張比較全麵的網絡,也就是說,在你的關係網中,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幫助;當然,你也要根據他們不同的需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幫助。這才是關係網應當具備的特征。
所以,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究竟結識了多少這樣的人呢?500個!這隻是個我們社會交往人數的平均值!設想一下,從我們自身射出的每一根“蛛絲”都能聯係到一個熟人的話,僅僅結出第一層網,就可以看出我們的人脈是多麼強大。如果再加上你朋友的朋友,以及你朋友之間的互相聯係,天啊,那簡直就形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無所不及的超級大網,而坐在網中央胸有成竹的你,難道還算不上是一個“蜘蛛俠”嗎?
珍妮是個很熱情的人。前些天,她參加一次同學聚會,一個同學無意間向她提起,某百貨公司正在準備設立一個飾品櫃台,具體工作由他負責。說者無意,聽著有心,珍妮偷偷到商場看了一下,預計設立櫃台的地方在商場的位置極佳,可謂寸土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