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天泉橋之會(1 / 2)

平定宸濠之亂後,王陽明雖有功於天下,卻被江彬、張忠、許泰等人所忌,造謠誣陷,無所不用其極。雖然履險如夷,小人之奸計未能得逞,但他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賜。

正德十月,剛即位不久的世宗皇帝決定給王陽明加官晉爵,封新建伯,三代並妻一體追封。

敕封誥書送達時,正值王陽明父親的生日,親朋好友皆雲集來賀,可謂喜上加喜。

但王父畢竟上了年紀,過了生日後,患的老毛病又發作起來,急劇惡化,很快便撒手人寰。

王陽明悲慟欲絕,按舊例因丁憂在家守製三年。

沒想到,這一守,就在家待了六年,在此期間,門人益進。

嘉靖二年,王畿拜於其門下。

王畿,字汝中,別號龍溪,浙之山陰人。他悟性奇高,深得王陽明器重,日後與錢德洪並稱江右王門兩大高足。

後創建稽山書院,聚八方俊彥之士,講學論道於其間。

聽說王陽明在越講學,以前的老弟子紛紛聞風而至,與師相會論學。

新老學生共聚一堂,人數眾多,至不能容,經常環坐聽講者達三百多人,極為壯觀。

嘉靖三年八月十五,碧霞池旁,王陽明命人擺上酒席,一百多弟子赴宴在座,陪老師一起過中秋。

是時,月明如晝,皎皎潔潔。

酒過三巡,眾人興致勃發,或吟詩作賦,或對酒當歌。

王畿亦身在其中,他心境超然,靜靜地觀看這一切。

月光如水,自自然然地灑照下來,整個天地籠罩在聖潔的光輝之中。

碧霞池中,水清如鏡,波瀾不驚,一輪明月獨映其中,堪有“月穿潭底水無痕”的意境。

在大自然的熏陶下,王畿覺得心靈進入了一種玄妙的境界。

周圍的景物,慢慢地淡化了,此心漸漸變得虛靈自由起來,天地、山川、明月、池水,仿佛具有了一種靈氣,氤氤氳氳,似有若無。在這一刻,他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更不知時間之流逝,時間和空間似乎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

在一種虛無淡寂的境界中,他忽覺一股生機在內心騰然而起,沛然莫之能禦,情不自禁地隨著節拍吟誦詩歌,舞之蹈之,渾然莫覺。

過了一段時間,眾人有的投壺為樂,有的擊鼓詠歌,更有的泛舟池上,優哉遊哉,自得其樂……

王陽明見大家的興致愈來愈高漲,心情也大為舒暢,退到一旁,讓隨從備好筆墨紙張,大筆一揮,隨手寫下兩首七言絕句:

“萬裏中秋月正晴,四山雲靄忽然生。須臾濁霧隨風散,依舊青天此月明。肯信良知原不昧,從他外物豈能攖!老夫今夜狂歌發,化作鈞天滿太清。”

“處處中秋此月明,不知何處亦群英?須憐絕學經千載,莫負男兒過一生!影響尚疑朱仲晦,支離羞作鄭康成。鏗然舍瑟春風裏,點也雖狂得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