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悠閑_弗農·李(1 / 1)

我們通常不會在走進別人的房間時說聲:“噢!這才是人們感到寧靜的地方!”我們通常下期望去分享一座古宅的安寧,比如說,在僻靜郊區的一座古宅,周圍是結著鮮紅果實的樹,雪鬆半掩住窗;或者某座修道院,門廊前麵依稀可見搭著支架的橘樹。但在那整潔寬敞、精心裝飾過的房裏,或在那座修道院裏,絕無寧靜可分享,最多隻能勉強過日子。這是因為我們不明了別人生活中的苦悶和煩惱,而對自己生活裏的些微不便卻很敏感;在這些問題上,我們自己的眼睛夾不得一粒泥沙,而對別人遭受的災難卻視而不見,麻木不仁。

悠閑得以我們切身的感受為證,因為它不隻是時間的因素,往往指著某種特別的心境。我們所說的空閑時間,實際上是指我們感到閑適的時刻。什麼是閑適,感受它遠比說明它更難。這與無所事事或遊手好閑無關,盡管我們明白,它的確牽涉到自由支配時間的概念。等候在律師的客廳裏有空閑的時刻,卻無閑適之感;同樣,我們在火車站換車,即使等上兩三個小時,也享受不了那份清福。這兩種情形,我們都不會感到安寧自在——在這種場合能安心讀報、學習或回味往日在海外的遊曆,那是十分罕見的。這時,我們心裏總是煩躁不安,毛焦火辣,仿佛有什麼東西在那兒作祟,就像我們在童年時不住地用腳去踢那慢吞吞的四輪車的軟墊。

悠閑意味著不僅有充裕的時間,而且有充沛的愉快度時的精力(不懂得這個道理,會感到百無聊賴),同時,要真正領略到悠閑的滋味,必須從事優雅得體的活動,因為悠閑所要求的活動發自內心的自然衝動,而非出自勉強的需要,像舞蹈家起舞或滑冰者滑動,為了合著內在的節奏;而不像把犁人耕地或所差跑腿,為了得到報償。正是這個緣故,一切悠閑皆是藝術。

但這是一個難辦的問題,時光啊——何其疾速!我們必須結束這段閑話,各自行動起來才不枉費光陰——唯一願別登上它單調的車輪!這樣,我們愈是感到工作的樂趣,就愈少嚐到無聊的滋味,如果碰巧我們的工作很有意義。唉,可惜我們今天的工作常常無益。讓我們乞求那位白胡須的老人吧!請他賜予我們閑暇,並給予使用它的快活精力。聖者,請為我們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