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箴言六珍惜親情:像希拉裏一樣善待家人(3)(1 / 3)

1980年2月27日晚上7時45分,希拉裏的女兒切爾西出生了。從這一刻開始,希拉裏就決定要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來愛這個女兒,她將一直陪伴著女兒,直到她生命結束的那一天。盡管希拉裏並沒有因為女兒的出生而放棄自己的事業,但是她從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缺席,她將女兒切爾西置於她生活中的其他一切事情之上,無論多忙她都會陪伴女兒,逗女兒玩、給女兒唱歌、撫愛女兒、送女兒上學……

2009年,切爾西生日前,希拉裏正在中國訪問,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次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因為我著急趕回去陪女兒過29歲生日。”

2010年5月,希拉裏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的演播室中被問及關於女兒的話題時說:“對於我來說,做母親是我一輩子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我認為我生了孩子以後,必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的生活方式、工作,任何其他事情,隻要影響了孩子的利益,必須放在次要地位,孩子還是第一。”“我的女兒確實要結婚,今年夏天,我們都感到很興奮,我們一直在期待,任何做母親的人都會一直夢想,對於我來說這是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活動,我得承認,這真是令人興奮、愉快的事情。”

正如希拉裏所說,對於一個母親而言,孩子才是一切。而對於孩子而言,母親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也無可替代。所以,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別讓孩子缺少了母親的陪伴。

在1958~1961年為期3年的時間裏,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靈長類研究所所長哈洛通過實驗發現,與由母猴哺養長大的小猴子相比,由裝有喂奶裝置的假猴養育的小猴子的生病率、死亡率要高很多,而且其行為也不正常,它們大都缺乏協調性,極端膽小和畏縮,而且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對性的反應很冷淡。

哈洛認為,與母親的接觸過少,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在小時候如果很少得到母親的擁抱、親昵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有一種潛在而又深刻的對他人的愛、關心和撫慰的渴望感,如果這種感覺過於強烈,就會導致一種病態心理,而這種心理會對一個人的情緒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關愛別人的能力等都會有很深遠的消極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女人在各方麵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她們和男人一樣在為這個社會添著一磚一瓦,做出應有的貢獻。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應該成為忽視孩子的借口。希拉裏沒有因為自己的繁忙而忽視陪伴自己的孩子,那麼你們又有什麼理由在子女的成長中缺席呢?

一個女人,要做一個稱職的母親,就不能隻忙著工作與賺錢,忙著自己的事情而忽視了孩子。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提供給他們足夠的物質條件,而且還需要母親多抽出一點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親自帶你的孩子去公園,或其他地方走走,還需要母親喂飽孩子們饑餓的心理。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陪伴,孩子們需要母親的陪伴。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也許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在這裏還有必要再講述一遍:

一位在事業上很成功的媽媽下班回到家,時間已經很晚了,她很累,並且有點煩,發現5歲的女兒正倚在門旁眼巴巴地等她。

“媽媽,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媽媽很累!”媽媽皺著眉頭說,但是看見女兒滿臉的期盼,不禁改變語氣,柔聲問道,“什麼問題呢?”

“媽媽,你一小時賺多少錢?”

“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媽媽又皺起了眉頭。

“我隻是想知道,你一小時賺多少錢?”女兒哀求道。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20美元。”

“哦,”女兒低下了頭,接著又說,“媽媽,可以借我10美元嗎?”

媽媽終於發怒了:“如果你隻是要錢去買那些毫無意義的糖果玩具的話,給我回到你的床上好好反省,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我每天如此辛苦地工作,沒時間和你鬧!”

女兒安靜地回到自己的房間並關上了門。

媽媽坐下來,慢慢平靜了下來,開始覺得自己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女兒真的想買點什麼東西,因為她平時很少向她開口要過錢。

媽媽走進女兒的房間:“睡了嗎,孩子?”

“媽媽,我還醒著呢。”女兒回答。

“媽媽剛才可能對你太凶了,”媽媽說,“這是你要的10美元。”

“媽媽,謝謝你!”女兒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麼你有錢還要?”媽媽不解地問。

“因為在這之前還不夠,但我現在夠了。”女兒說,“媽媽,我現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你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兒童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母親在懷孕的10個月裏與孩子之間形成了無比親密的心理依賴。對孩子而言,母親的陪伴是任何其他看護人都無法取代的。隻有母親才能地給孩子最深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尤其需要母親不間斷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