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他/她還愛你,可是總有一些東西真的改變了。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在愛情的事上如果考慮起自尊心來,那隻能有一個原因:實際上你還是最愛自己。
李銀河《愛你就像愛生命》:有一次你對我說:有的人,是無價之寶。我是多麼感動啊。對了,我常常這樣想,誰把我放在心裏的這種位置上,我才把自己的一切給他。不能給一個不鹹不淡的人,不能給一個不冷不熱的人,不能給一個不死不活的人,因為他不配,他根本不配。
亦舒《我的前半生》:女人最享受是這一段時光,責任尚未上身,身邊又有個可靠的人。
西蒙·範·布伊《愛,始於冬季》:我很少主動開口。過了三十歲以後,我就覺得向別人傾訴是一件多麼沒有意義的事。但是在青少年時代,我曾瘋狂地愛,整夜地哭。對於年輕時候的我而言,所有的矛盾都不是問題,無非是一種忙碌狀態下的空虛。
《塔木德》:“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所組成的,可是神為什麼要讓人隻能通過黑的部分去看東西?”“因為人生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隻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隻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2046》:櫻花隻開一季,真愛隻有一次。如果隻是寂寞,請不要愛我。
隻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我愛你,可不可以,你也很巧的愛上我。
十字路口,我們分著走。你走我的淚,我走你的恨。
愛一個人沒有錯,愛得自私、愛得霸道、愛得失去自己都沒有錯,隻是愛幾分相宜,多少溫度對方能接受,卻是相愛的人時時刻刻應該反省的。若是真愛,首先要給他的是自由,包括給他愛你與不愛你的自由。愛一個人,不是剝奪一個人的自由,不是限製一個人的喜好。
其實,給對方自由,也就是給自己自由。
我們要問,繼續愛一個人是因為愛在繼續,還是自己會難以接受愛的失敗。
曾經以為沒有你,我就沒有了全世界,可現在你走了,我的世界還在。原來失去一個愛人,它無關於世界;原來我隻是短暫地看不清方向,或者不願意往前走;原來,你傷害我,不是因為你多好或多不好,隻是因為我給了你傷害的機會。如果我不願意,沒有誰,可以傷害我。
你以為放手可以成全我的幸福,可你不知道,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你手牽手。
不要等到忍無可忍才想著去放棄不適合你的男人。時間是女人最寶貴的財富,該轉身的時候就要轉身離開,哪怕要過好一段傷心的日子,你也要明白,那就是個錯誤,無需再花時間去證明了。
無論是誰,都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顯赫也罷,平淡也罷,尊貴也罷,卑微也罷,一切都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要有自信的態度。擁有自信,我們才能舒展自己的每一個細胞,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自信的人不會沉淪,一個人不論活得多麼卑微,自信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是人生能笑到最後的資本。
佛曰:笑著麵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隻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有些人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一句話,我會記得很久;他的一個不以為然的承諾,我卻苦苦守侯。之後,再經過時間而改變,而變淡,漸漸的,淡忘。那種滿懷的期待在最終會化為無法愈合的疼痛,隻在最心底。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每一段戀情都獨一無二。有的人讓你學會了怎樣去愛,有的人讓你明白了什麼是受傷,有的人讓你嚐到了人間最甜蜜的幸福……有的愛情雖已走遠,但它把我們引向成熟;有的人雖已不愛,但曾經愛得真切。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受到愛神的眷顧,但注定會有某個人,讓我們不得不愛。
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互惠關係定律。
西班牙《世界報》: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麵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張愛玲: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威廉·布萊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把無限握在你的手掌,永恒在刹那間收藏。
莎士比亞:沒有受過傷的人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傷痕!
張曉風: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麼過都覺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
好久沒有聯絡,並不是距離遠了。好久沒有消息,並不是關心沒了。從成為朋友那刻起你就不曾遠離,就注定紮根在我心裏。其實朋友就是這樣,無需想起,因為從未忘記。
愛錯了人,每天都是愚人節;愛對了人,每天都是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