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春天,就像是現在的天氣一樣,在中國北邊的城市,空氣中還是帶著一些寒冷。屋子裏很涼,陽光下卻很暖,柳樹剛剛竄出了嫩芽,桃花已經開始飄落,海棠還沒有盛開。在距離學校不遠的公園裏,一個少年悠哉的倚靠在公園花壇裏的高台上。享受著那溫暖的陽光照在臉上的感覺。暖暖的陽光,潔淨的空氣,讓天空藍的有那麼一些虛假,周圍的一切都很亮,亮的讓人忍不住的微合上了眼。
難得翹課出來,這樣的天氣果然還是不能呆在學校的教室裏啊。少年一邊這樣想著,一邊頭枕雙手,讓身子倚靠的更舒服一些。少年的名字叫羽晨,是附近小學的四年級學生,因為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所以一直被外公外婆的照顧。然而因為外公外婆和舅舅還有舅母,姨父還有姨媽都住在一起。所以從三年級開始除了吃飯,羽晨一般獨自住在父母的房子裏。
房子離外公家的房子不遠,父母並不是很擔心他沒有照應。從上了四年級開始,父母每次回來都會給羽晨一些額外的生活費用,因為交給外公那邊的生活費,有一些是沒有用在羽晨身上的。畢竟那樣的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舅舅和舅媽有一個兒子比自己大一歲,姨父和姨媽的兒子比自己小五歲。舅媽很小氣,既然羽晨的爸媽給了那些生活費,大家都在一起吃飯,於是就很少會貼補家用。而在吃飯的時候也都會把好的夾給自己的兒子。心安理得的看著羽晨越來越瘦,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胖。
那個時候的物價不高,工薪階層的收入也不高,一個大肉包子才兩毛錢。在平均工資500元每個月的時候,羽晨的父母每個月給羽晨額外的生活費是60塊錢。每天他都會帶兩塊錢,吃飯剩下了就存起來,第二天出去還是隻帶兩塊錢。
那個時候的社會治安並不像現在似的那麼好。學校門口也沒有合格的保安,校警的概念還沒有出現。家長也不像現在一樣下課的時候都會堆在學校門口接送孩子上下學。好像都沒有像現在一樣那麼重視孩子的問題,當然那時候的交通也非常安全,大人們都是騎自行車,馬路上看不到什麼汽車。城市的人口密度也沒有那麼大。所以一般都是孩子們三五成群的一起上學一起放學,然而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在當時出現了很多不良少年。
有一些輟學的少年,還有一些本就不是好學生的孩子。這群人總是會蹲守在學校門口,等待著打劫一些看起來比較富裕的孩子。或者是幫著學校裏麵的兄弟啊,小弟啊什麼的打架之類的事情。當然最多的是因為追女生而發生衝突的男孩兒,在校外有關係不錯的閑散人員做朋友的時候,那麼肯定意味著一場毆鬥。
為了避免被打劫走很多錢,羽晨總是最多就帶兩塊錢。今天去了外公家吃午飯,口袋的兩塊錢並沒有花出去。
羽晨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嘴角帶著因為舒適感,所泛起的微笑。在小公園的北門處,一對姐妹優哉遊哉的牽著手走進了公園。一邊走著一邊談論著些什麼。女孩兒的年紀不大,大概是初中生的樣子,不過這個時候沒有去上課的初中生,那大概也就不是什麼好學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