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耕耘後的驚喜——《長生不死藥》序(1 / 1)

生活中,如果你耕耘了,就常常能獲得一份意外的驚喜。最初開始文學創作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會出書,可是經過十幾年的不斷努力,1998年新年伊始,我的第一本寓言集《烏龜見龍王》便羞答答地麵世了,書中收入的168篇寓言大都是在1992年以前發表的作品。此後雖然沒有再萌發過出書的念頭,但對寓言的創作並未停止。也許正是由於日常生活中的不斷耕耘,讓我又獲得了這份意外的驚喜,在2008年春節鍾聲剛剛敲過的時候,我的第二本寓言集《長生不死藥》又悄然麵世了。這讓我喜悅的心緒變得更加波瀾起伏,我想起了20年前發表在《吉林日報》的寓言《水珠和海浪》。說的是海浪看到小水珠把石頭滴穿了一個洞以後,誤以為隻要做事情能夠持之以恒,最終都會取得成功。可是當它大麵積猛烈地撲向岸邊的石頭、連續不斷地勞作了幾十年之後,石頭並未被滴穿。這時,小水珠告訴它:“要想取得成功,還必須認準目標,集中精力專攻一點。”我不敢妄稱自己就是那個成功的小水珠,但對寓言的選擇,卻讓我欣慰無比。這些年來,盡管我創作的領域在不斷拓展,時常也會寫一些小小說、散文、童話等文學作品。但無論怎樣,我心中那塊寓言的領地卻一直都沒有被擠占。寓言,永遠是我集中精力、專攻的那個點。

其實,寓言確實有它的與眾不同,但它卻又是那麼平凡和普通,像是一塊糕點,總是擺在大眾食品的貨架上,老幼皆可食用。幼童可以從中汲取營養,老人也可以從中補充熱量。製作寓言的人,每天都可以從生活中獲得豐厚的原材料,隻要用心去加工提煉,就能製作出有獨特風味的、老少皆宜的糕點。我想一輩子都做這樣的糕點師,並從每一塊糕點的製作過程中收獲無限的幸福和快樂。收入這本寓言集中的257篇作品,幾乎囊括了我全部寓言作品的三分之二。其時間跨度長達21年,不敢說這其中有多少篇精品,但至少每一篇作品都浸潤了我的心血,表達了我當時的所感、所思、所悟。書中也有些作品被收入寓言選集,說起這個話題還頗有些喜憂參半。喜的是20多年前創作的寓言,至今還會被一些書報刊轉載錄入,讓我看到了寓言旺盛的生命力。憂的是有些書報刊,拿掉了我的名字,或者把我打入“佚名”的冷宮,更讓我不快的是,有人甚至把我的作品拿來一字不動,然後厚著臉皮注上由他編著,真是豈有此理。本書就收入了一些被拿掉了署名和被人編著的作品,像《水珠和海浪》、《正義的耳朵》、《旋風和窗子》、《釘子和鐵錘》、《金子和沙子》等。為的是給那些缺乏法律意識的文抄公和個別編輯們迎頭一擊。

事實上,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所以生活本身也像一篇寓言。在我的這本寓言集即將問世的時候,我想起了20多年來發表我寓言作品的70多家報刊和那些不相識的編輯們,如果沒有他們當年的鼎力發稿,也許我的寓言創作就不會走到今天。同樣,如果沒有林玉椿、王宏義先生的努力,我的這本寓言集,還說不定要在何年何月才能麵世。說實話,現在出書很難,出純正的寓言集更難。這種現狀,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寓言文學的廣泛傳播和發展。相反那些變了種的、串了味的、經過編著的所謂“寓言書”卻充斥了圖書市場,把寓言搞得麵目全非。每每看到那樣的寓言圖書,我都會心痛。現在,出版社以非凡的膽識和魄力,出版具有相當規模的純正寓言係列叢書,令我肅然起敬並由衷的感激。在這裏特別感謝出版社,更感謝我們所經曆的偉大的網絡信息時代,通過網絡聯係,很快完成了本書的出版工作。麵對如雨如虹的信息浪潮,作為新時代的寓言作者,不能隻顧埋頭創作,還要培養出應對信息的快速的反應能力。創作並傳播無愧於時代的更好更多的寓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