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回憶(1 / 2)

夕陽將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紅色中,似乎有微風開始吹拂,和尚遠遠看到前方有一座小村莊,心想總算在天黑前找到可以落腳的地方了,今夜不用再露宿野外了。於是打起精神,加快了步伐。

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村莊,正是那個老婆婆和兒子搬出來的地方,和尚走到村口看到一個已經不知樹立了多久的石碑,上麵依稀可辨三個字:張家壕。

走進村子的大街,和尚眼裏全是一片頹敗的景象,天基本上已經黑了,大街上沒有什麼人,有些房屋裏依稀有些燈光,而一半以上的房屋裏麵都是黑漆漆的,沒有燈光,和尚心想,怎麼這村裏的人都睡的如此早。

正走間,準備找一家去敲門借宿,這時一個跳著柴火的小夥子迎麵而來,走進看到和尚,露出驚訝的表情,和尚問道:“施主,不知貴村哪裏方便借宿一晚?”柴夫眼睜睜看著和尚,卻說不出話,怔了半天扔下柴火,轉頭便跑,一邊喊一邊大喊:“村長!村長!法師來了!法師來了!”

和尚好生詫異,不知道這村裏的人是怎麼回事,看到一個和尚幹嘛這麼大驚小怪的。正思量間,隻見從村子那頭吵吵鬧鬧跑來很多人。跑在最前麵的是一個白發白須的老者,一到跟前,馬上抓著和尚的手顫顫巍巍的說道:“法師,您總算來了!”身後全是衣衫襤褸的村民,各個眼神期盼。和尚道:“老施主,貧僧隻是趕路恰巧經過貴村,是不是有什麼誤會?”老者一聽,回頭看方才的柴夫,柴夫忙說:“大師,您不是犇娃請來的法師嗎?”和尚搖搖頭:“貧僧不識得叫犇娃的人。”柴夫臉色尷尬,看著老者。老者麵露怒色,瞪了柴夫一眼,對和尚說:“大師莫怪,是我們認錯人了,大師即是路過本村,天色已晚,不如到俺家湊合一晚吧。”和尚正是為此而來,施了一禮道:“阿彌陀佛,如此甚好,多謝施主。”

說完便跟著老者穿過人群。和尚看到人們都麵露遺憾,切切私語。

和尚正走間,忍不住想要問問老者,還未開口,突然方才那柴夫追上來,在老者耳邊低語了幾聲,老者聽後點了點頭,看了看和尚,便打發柴夫走了。老者繼續與和尚並肩而行,說道:“大師見笑了,本村是個窮地方,村民也都粗野成性,俺是本村的村長,名叫張大福,請教大師法號?”和尚道:“貧僧法號九土。”

到了村長張大福家,張大福吩咐老伴兒給九土和尚收拾客房,然後便和九土坐下說話。這時九土再也忍不住,於是開口問道:“老村長,貧僧自進入貴村地界,有些事情不甚明白,可否向您老請教一二?”張大福從桌上拿起一杆煙槍,叭叭的抽了兩口,麵龐便被煙霧所包圍,這時張大福才長歎一聲道:“大師,不滿您說,這本是俺們村的醜事,不願對外人言講,但是老朽實在沒有辦法了,所以一來必定向大師您講道明白,二來還有求於大師。”

九土心中更加迷惑,莫非村裏鬧了妖怪,要我降妖?張大福繼續道:“大師您進得本村應該也看出來了,俺們村的住戶很少,很多房屋都沒有住人,其實俺們村雖然不大,但是曾經也是個富足安穩的村子,隻是後來,大家都搬了出去。您進村前,應該看到有一個茶棚吧。”九土問道:“不錯,有一個賣茶的老嫗,還有一個漢子。”張大福道:“那陳嬸和他兒子本也是我們村的村民,也是去年搬走的,因念及鄉土之情,故沒有走遠,可憐住在山林中,陳嬸隻想百年後能葬在家鄉的土裏,到那時,她的兒子怕是就要遠走高飛了。”九土問道:“這都是為何?貧僧聽陳嬸訴說三年前黃姓女施主孩子的事,她隻提到孩子尋到後似乎發生了可怕的事情,卻沒有對貧僧明言,貴村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故。”張大福又狠狠的吸了幾口煙道:“容老朽慢慢道來。三年前,大夥找到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其實是被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