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家屋外的巷道中,前後停了六七輛驢子牽引的太平車,
從院內出來的眾人,三兩結群的各自上了一輛太平車。
這些驢車是張進來借來的,
此時,他正拿著一張狀紙,按照從前到後的順序,依次讓他們在狀紙上署名畫押,
不一會兒後
張進來就來到了最後一輛太平車上,他在車上看了一圈後,竟意外發現一個灰衣少年郎,不由問道:
“你是誰家家人,年歲幾何啊?”
“今年已十八了,我與黃木匠有些生意交情,就想著跟著幫幫場子去。”趙升麵對詢問,麵不改色的答道。
“真是個俠者仁心的少年郎。”
張進來讚歎了一句,也沒有多問,就將狀紙遞給車上的其餘人等。
片刻後,張進來就帶著寫滿姓名的狀紙,向著巷道口的頭車而去。
在得知車上有個如此俠氣的少年郎後,車上的人家都不禁想與他攀談了幾句。
有的問家住哪裏,有的問在與黃木匠做何生意,最讓趙升覺得難以應付的,是一些個婦人張嘴就問有無婚約。
趙升應付的有些頭疼,自然是能搪塞就搪塞,直到太平車開始走動後,車上的人才停下了詢問。
坐在晃悠著走動的太平車上,少年觀主的心中多有悲苦之情。
這都什麼事兒啊......
在幾輛太平車剛剛離開不久後
距離此地不遠處的轉角位置,有兩人顯露出身形,正是成起和成奇兩兄弟。
他們對此情況,也是有些麵麵相覷的。
“現在怎麼辦?”
“嘖,先回去告訴那位郎君吧,這可不是我們把事情辦砸了。”
.........
這一行七輛太平車在穿過街道後,向東走上壩子橋,
而後
太平車群就一路從往艮山門入城,
在車來人往的城門口,這一行太平車隊可是吸引了好些好奇的目光。
但這一眾人這聚集起來,也不怕人看這看哪兒的。
午後的街道,顯得有些寧靜。
人們或是躲在家中避暑,或是聚集在茶館、酒樓內,享受著片刻的清涼與閑適。
這時,路上除了一些叫賣商販的吆喝聲,還有街道兩邊的林木中傳來的蟬鳴聲,亦或是運河水道的潺潺聲。
太平車群在城中這一路上走街過橋的,
足足走了近半個時辰,方才來到了仁和縣衙門前。
縣衙大門前的道路上,是一麵高大的影壁,每個走在道路上的行人,都會不自覺的行走在影壁之外,也遮擋了自己窺探衙門內部的視線。
而影壁之內,分明距離衙門口還有一段寬裕的距離
但卻不知,為何沒幾個人敢走進內圈。
每個經過此處的百姓,都會不自覺的屏住呼吸,直到在加快腳步經過之後,他們方才能鬆一口氣。
在影壁之後
縣衙的大門巍峨挺拔,氣勢恢宏,宛如一個靜默的巨人,冰冷的注視著過往的行人。
高高懸掛的大門黑色牌匾上,煌煌大氣的書寫幾個金色大字——
仁和縣治!
而此時,位於影壁內圈的車隊的眾人,他們的視角處於低位,
所以,當他們以下看上抬頭仰望時,更是能深刻的感受到那副黑色牌匾帶來的壓迫感!
立時,車隊裏便有些許家人露出畏懼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