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宣華夫人彼時是出於何種原因而要那麼做,但估計她一定痛悔自己做過的事。對楊廣這樣的聰明人來,他的報複會讓你哭笑不得。
從言的角度來看,楊廣簡直具備言情男主的標準配置,他是名副其實的文武全才:從“文”上來,他寫的詩比唐太宗李世民要強太多;從“武”而言,他的赫赫戰功也絲毫不遜於李世民。而且他開鑿運河,平定西域,開創科舉製度……簡直是封建時代的一個重大改革者。上次不知道是在哪裏看到一個帖子,提出楊廣其實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的,這個帖子很搞笑,但非常有趣,因為楊廣的某些思想,相對於那個時代來太超前了,包括開鑿運河。如果這是在當時生產力水平允許的情況下,馬上就會成為造福萬代的福利工程——可事實上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又一味追求工程進度,使得無數民夫死在了運河工地上。這是典型的好心辦壞事,也是典型的思想太超前了,結果導致國力透支。
再次將圈子兜回言八卦,如果楊廣是男主,那麼誰是這部言情中的女主呢?
難道真的是那位宣華夫人?
不,言的主題是唯美而浪漫,我拒絕如此想像。
那麼會是那一後一嬪一貴人中的一個嗎?她們是他有正當名分的妻與妾,與他生子,與他偕老,在漫漫深宮消磨自己的青春與歲月。親情或許是有的,愛情卻不見得。
或謝是他還年少輕狂的時候,母親身邊的那個侍兒,如花笑靨,給了還是晉王的他最溫柔的照拂和最溫暖的笑顏。於是一顰一笑,記在心底深處,卻因為母親的嚴厲以及其最鄙薄妾媵的態度,不敢,不允,也不能。
忽然有一日,身為太子的哥哥討了這侍女去,他匆匆趕到殿門外,卻已經是室邇人遐。夕陽照進寂寂的屋子裏,她的菱花鏡還擱在桌子上,孤零零似蒙上了一層灰。
不過頃刻,便即如此。
也許又過了不久,聽到宮人閑談,這侍女因為不見容於太子的寵妾,一病不起。
他終究沒有去看她,卻隻能徘徊在深夜,仰望樓頭的那彎殘月。
許多年後,他終於成為帝王,連他自己都已經忘了,他曾經喜歡過這麼一個女子,淡雅而真。
直到聽到瓊花,那下無雙的潔白,他忽然就想起來,她的臉那樣皎潔,那樣美麗。
後來再也不見了。
縱有下,又有何用?
龍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上重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飾以金玉,下重內侍處之。皇後乘翔螭舟,製度差,而裝飾無異。別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共用挽船士八萬餘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餘人,謂之殿腳,皆以錦彩為袍……
《資治通鑒》中曾不遺餘力地描述了他的奢華,可是這樣的堆金潑玉,隻怕也填不滿心中的寂寞。
這一場繁華,又是做給誰看?
或者更深露重,夢醒衾寒,會憶起很多年前,母後喚著“瓊華”,她便輕輕巧巧,蓮步姍姍,從屏後出來,或是侍奉點心,或是捧一盞香茶。
那日他替母後抄書,她在殿內替他燃著香,並沒有旁人在,他望住她。
而她隻是對他笑。
那時她也不過十五六歲,單衫杏子紅,雙鬟鴉雛色。
是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那時候他一直想,自己總能想出法子,將來可以長相廝守。
他一直喜歡她的名字,瓊華。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那樣美,那樣好。
至死,卻一直再也見不到了。
從此玉樹鉛作煙蘿。
00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