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1 / 3)

又是一輪春夏秋冬,生活依然單調,可自強的心中總是陽光普照,因為他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充滿希望。透過山野迷茫的霧藹,穿越冀中大地無盡的荒涼,他看到了未來的曙光,他明白自己正走向夢想的彼岸。這一天,自強剛山下挑完水上來,正在院子裏劈材。少林寺武僧總教頭釋根禪師走了過來,“跟我來,我有點事要告訴你。”

釋根禪師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輕盈,好象就要飄了起來,自強越走越跟不上。禪師走走停停,使自強能跟上。大約走了半個小時,他們來到一處懸崖峭壁前。此時的自強已是氣喘籲籲,心“砰、砰、砰”地跳著,像要從身體裏蹦出來。要知道此時的自強已經經過一年多的挑水劈材鍛煉,體力已今非昔比,如果是勻速跑,堅持一兩個小時也不成問題。可今天才走了半小時兩條腿就象灌了鉛,氣喘得就象在珠穆朗瑪峰,這著實讓他感到有些氣餒。就在他忙著大口喘息的當頭,忽聽禪師說:“小夥子,看到對麵峭壁上的猴子了嗎?”

自強這才趕忙抬頭向對麵定睛瞧去,果然見到有十幾隻猴子正在峭壁上跳來跳去追逐嬉戲。懸崖上岩石光突突地裸露著,上麵薄薄地覆蓋著一層墨綠的苔癬,見不到一棵樹,隻有些藤蘿稀疏地從高高的崖頂披落下來。峭壁筆直光滑,可以借力的地方很少,而這些猢猻們居然能如此自如地上上下下,如履平地,真是不可思議!正沉浸在驚歎的暇思中,釋根禪師的話語又如雷貫耳:“看到了吧,要想練就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首先要象這些靈猴學習。什麽時候你也能象它們那樣身手敏捷,上下自如,那時你就能夠練習少林武功了。”

望著高聳入雲的絕壁,自強從背脊骨冒起一股冷氣。他能想象得出那是多麽困難,他不敢相信自己也能練就猴子們一般的功夫。從自強躊躇猶疑的神情中,禪師明白了答案。“孩子,這是你前進路途中一座不可回避的山峰,不攀越它,就隻能放棄,沒有第三種選擇。要想練就少林神功,首先就精通‘猴功’。否則你就隻有打道回府,重新回到你過去舒適平坦的生活中去。其實,孩子,這本不是你應選擇的道路,現在回頭還來得及。”

聽了禪師的這番話,自強一股怒火湧上心頭。埋藏在心底的複仇情結是他前進的核動力,隻要能複仇,沒有什麽艱難險阻不能克服。從前的自強生活安逸、無憂無慮,現在的他滿懷理想、誌向高遠,他絕不要再回到從前的狀態。“好,禪師,我們一言為定,我登頂之日,就是你傳授我少林武功之時。”

從此,每天天還沒亮,自強就獨自一人來到這裏,開始演練“猴功”。雖然已經過大半年農村生活的磨練,可人跟猴子的攀爬能力畢竟不可同日而語。不要說在峭壁上閃轉騰挪,就是爬樹這樣的攀爬基本功,也夠自強苦練幾個月的了。

對於一個從小生活在鄉下的孩子來說,爬樹輕而易舉,那是因為他們從小在樹邊玩耍,上上下下,百練成精,無論是力氣、技巧和膽量都非城市孩子能比,就連高大樹梢上的鳥巢往往也能手到擒來。自強初練起來卻無從下手,吃盡了苦頭。光滑的樹幹象抹了潤滑油的水管,手腳搭上去無從使力,身子一懸空才向上十幾厘米就往下滑。這樣反複地上爬下滑,練了十來天,手掌被磨起水皰紅腫起來,有些地方甚至磨掉了皮。有的他看著農村小孩子如履平地樣的樹上樹下來來往往,羨慕極了,常在心中罵自己:“笨蛋!連這點功夫都學不會,還怎樣練少林神功?”這也使一向自負甚高的他明白了世間萬物本無所長,各具優劣的道理。但他從未想到要放棄,他知道路是自己選的,既然已經開始就要一直走下去,無論路途多麽艱險困苦。

在不斷地攀爬中,他有明白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一些看起來難以達到的目標,難以逾越的阻礙,隻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就會在不經意中實現、迎刃而解。表麵上的神功絕技,其實也不過“為手熟爾”。因為又過了一個月,他竟然也能從樹下爬上樹梢了。雖然這時還感到很吃力,但他望著自己已滿是繭疤的雙手,暢快地大笑起來,自信充滿心間。他知道他不但能象那些鄉下的“爬樹高手”那樣在樹上上下自如,而且總有一天他也會象猴猻們那樣在懸崖峭壁上展轉騰挪。

半年過後,爬樹對自強來說已是小兒科,他開始拜猴子為師,向峭壁發起攻擊。練“猴功”可又要艱難得多,不但要克服人猴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還要飛躍人猴演變的遺傳基因的鴻溝。許多猴猻們天生的攀爬抓越的本領,對自強來說卻難比登天,以至又練了一年後,仍難以象猴子樣在樹林間蕩徠蕩去,在絕壁上如履平地。好多次自強模仿猴子從一棵樹縱到另一棵樹上時,忘了自己身手不如猴子,體重也超過猴子,樹枝折斷掉下來。不過,他運氣極好,每次都隻是皮外傷,疼自然是疼極了,但用不了多久就恢複如初。

就這樣自強一天在懸崖峭壁間跳躍上下,轉眼又過了一輪春夏秋冬。這時的他已猴性十足,在他眼裏:懸崖不再陡峭,高處不再寒。他已能在叢林間遊蕩飛躍。騰雲駕霧般地蕩躍間,自強感到從未有過的自信和愉悅。“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當叢林從自強身邊、腳下掠過,風聲敲擊著耳膜,他由衷地領會了這句名言的三昧。

一日,自強正在茂林中追逐一隻頑猴,釋根禪師忽差人喚他回寺。釋根雙目依舊炯炯有神,仿佛能透徹人的心腹,自打來到少林寺後,自強從不敢與禪師的眼神對接半分鍾以上。這次卻不同,自強定睛直視,眼神中流露出一種與他年齡不相稱的冷靜、自信和堅定。禪師麵露一絲讚許之色,從自強的眼神中他讀到了成長——或者說是質的飛躍更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