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後,中國大多數地方,太陽依然毒辣辣的照在大地上,讓人昏昏欲睡。而在青藏高原邊境的這個藏族村莊,卻並沒有那麼炎熱。盡管太陽直射,但是絲絲涼風,讓這個全年平均溫度隻有4,5度的小山村的村民,覺得很是愜意。
十二歲的多吉早已經等不及了,他盼著下午早點到來,這樣他就可以和哥哥去村子附近的山溝放羊了。他興奮的過一會就去羊圈周圍看看,數著一隻隻圓滾滾的藏綿羊。羊群看見他,也很是興奮,咩咩的叫個不停,期待著小主人快點帶它們去村子後麵的山坡,吃著青草,優哉遊哉的蹦躂一會。
“多吉,你進進出出的幹啥,趕緊做暑假作業啊”,十六歲的洛登放下手中的書,皺著眉頭對著不安分的弟弟說道。
“哥,做作業有啥意思啊,我現在就想去放羊,放羊多有意思”,多吉一聽見做作業就頭疼,撇撇嘴說道。
“就知道放羊,多向你哥哥學習學習,你這樣子,以後能考上大學嗎?”,母親達瓦端著一些酥油糌粑進來,剛好聽見多吉的抱怨。
“阿媽,我就不是學習的料。家裏有哥哥考大學就好了。再說了,東頭的更群爺爺說了,咱們藏民生來就是放牧的,千百年下來就是如此,我要想祖先一樣去好好放羊,讀書不是咱們藏民做的事”,多吉振振有詞的說著,手卻不停歇,已經從母親端著的盤子中,拿了一個糌粑,嘖嘖的吃了起來。
“你更群爺爺,就不識字,他懂得什麼,他小時候哪有條件讀書啊。你看咱們家現在日子過的不錯,還不是因為你阿爸識字,進了政府,才有這樣的生活。再說,現在草地越來越少了,你去那放牧啊?“達瓦說的是實話,曲河地區的草場因為前幾年放牧過重,退化的很厲害,很多地方都成了沙地。過不了幾年,估計真沒什麼放牧的好草場了。所以越來越多的牧民放棄了傳統的放牧業,幹起了其他營生。
看見多吉嘴裏還是嘟嘟囔囔的,達瓦皺著眉頭說道:“給你說多少遍怎麼也不聽話,你在這樣不好好做作業,我就告訴你阿爸”。母親數落著多吉。心裏卻思念起了丈夫頓珠。丈夫在縣城上班,隻有周末才能回來。也幸虧丈夫能幹,是縣基建局的局長,所以家裏麵的光景一年好過一年,在村裏名也變成數一數二有名望的家,大家都很尊敬他們家庭。盡管達瓦沒有念過書,不識字,但是丈夫這個鮮明的例子,讓她明白,自己的兩個孩子必須好好讀書,讀好書了才有好出路。
“阿媽,知道了,我去做作業了”,兩個糌粑下肚,多吉也吃飽了,擦了擦手,也不和阿媽爭辯了,乖乖的去做作業了。
“阿媽,多吉還小吧,等他懂事了,就會好好學習了”,洛登吃著糌粑,勸慰著母親。
“我還不了解他,整天放羊放羊的,沒準以後就是個放羊的命”,母親又開始和洛登聊起了天。這個大兒子是這個家裏除了丈夫之外,她的另外一個驕傲。很多人都說洛登不像一個藏民,他長得白白淨淨,臉蛋上並沒有藏民特有的高原紅。說話斯文,非常懂禮貌,和普通的藏民給人的感覺不太一樣。
洛登的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好,初中三年都是學校第一名,中考也如願進了縣城最好的高中----曲河一中,而且學校還減免了學費。盡管達瓦家不缺這個錢,但這也是個榮耀,洛登是他們村第一個考上曲河一中的。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大家都說洛登肯定能考上大學。上大學,對這個村裏的人們來說,之前是多麼遙遠的事情,但是現在就連達瓦也覺得,洛登將會讓這個遙遠的夢變得現實起來。
洛登過了暑假上高中,就必須要去縣城上了,也隻能和丈夫一樣,周末才能回來。這讓達瓦有些舍不得,想趁著大兒子沒上學,在家就和他多說說話。
多吉嘴裏咬著筆頭,看著暑假作業上的數學題,左看右看,就是沒有絲毫的思路,他不明白,學習這個東西怎麼這麼難,自己怎麼一點都不會。
自己應該不笨啊,更群爺爺說了,全村的小孩,就多吉最聰明,羊放的最好。更群爺爺給他介紹的放羊技巧,他一聽就懂,幾十隻羊在他這個半大小孩的羊鞭下,一個個非常聽話溫順。在更群老人的言傳身教下,他也對放牧知識掌握頗多,這些羊冬夏秋冬應該怎麼養,山坡上好吃的草都在那一塊,他甚至比很多大人都精通。但是對著這些小小的數字,他的腦袋一片漿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