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到了詩會後,就看到了荀攸和陳群正和一位約莫三十歲的中年男子交談,而李軒看到後,立刻用天眼查詢此人信息。
“叮,係統正在查詢中,查詢成功,
荀彧,字文若,
武力:50(65)
統帥:85(95)
智力:95(105)
政治:100(105)
好感:50
無神兵寶馬
技能:王佐:效果1,為軍師時,智力+3,計謀成功幾率增加三成;坐鎮後方時,政治+5,糧食產量大大增加。效果2,長期坐鎮後方時,全屬性+5。效果3,當荀彧決定效忠主公時,主公麾下全屬性+1。
為政:效果1,當荀彧在地方郡縣治理一方時,政治+5。效果2,當荀彧在中央都城為官時,政治+5。效果3,當荀彧在為主公舉薦人才時,荀彧全屬性+5。
治國:效果1,當荀彧為丞相時,荀彧全屬性+5。效果2,當荀彧為三公或尚書時,荀彧政治+5。效果3,當荀彧不再心懷漢室,全力幫助宿主時,宿主麾下全屬性+3。”
李軒看到此人就是荀彧時,心裏一驚,心想:此人就是在三國號稱王佐的荀彧。不過李軒麵上還是不動聲色,隨後李軒又說道:“公達、長文,你二人不給我介紹一番這位朋友嗎?”此時,荀攸連忙說道:“主公,這是家叔荀彧,叔叔,這就是我那次跟你說的主公李軒。”荀彧聽聞此言,看向李軒,說道:“久聞閣下神童之名,聞名不如見麵,今日一見,閣下果真是名不虛傳啊。”李軒也是連忙說道:“哪裏哪裏,文若,你的大名在下也是如雷貫耳啊。”荀彧本想說什麼,但此時蔡邕走了過來,笑著對李軒說道:“李公子,老夫剛剛去取來了《漢史》,我們一同去看看吧。”李軒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看向荀彧,說道:“文若,你也一起來吧。”荀彧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跟著李軒和蔡邕一起走向了書房。三人來到書房,蔡邕將《漢史》遞給李軒,李軒接過書,翻開一看,隻見上麵記載著漢朝的曆史。他一邊看,一邊不時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荀彧則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偶爾也會插上幾句話。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直到夕陽西下,李軒才合上書本,長長地籲了口氣。
蔡邕此時說道:“哎呀,真是不好意思,詩會快開始了,我們先回去詩會那裏吧,別讓他們等急了。”
李軒和荀彧對視一眼,說道:“好,就依蔡公之意。”三人離開書房,快步走向詩會現場。一路上,李軒和荀彧交談甚歡,兩人對當下時局的看法不謀而合,相談間更是引為知己。
到達詩會後,眾多才子佳人已齊聚一堂。此次詩會主題為“誌向”,眾人紛紛展示自己的才華。李軒略加思索,一首豪邁奔放的《滿江紅》脫口而出,贏得了在場眾人的喝彩。
而衛仲道也是不甘示弱,一首婉約的詩詞脫口而出,隨後衛仲道又說道:“你怎麼可能那麼快就作好一首詩詞,不會是舞弊吧。”
李軒聞此,朗聲道:“衛兄何出此言?小弟不過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罷了。若是不信,衛兄可當場出題,小弟定當奉陪到底。”眾才子見狀,紛紛起哄,讓衛仲道出題。
衛仲道思考片刻,道:“那就以‘明月’為題,如何?”李軒微微一笑,略微沉思,便開口吟道:“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他的聲音清澈響亮,回蕩在詩會現場,眾人不禁為之叫好。
衛仲道臉色微變,但很快恢複了平靜,他也隨即吟出一句:“月華如練影,清風拂麵來。”兩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精彩的詩句讓人拍手稱讚。
李軒與衛仲道的切磋精彩絕倫,眾人皆被二人的才情所折服。
此時,蔡邕站出來說道:“今日詩會,二位皆展現了非凡的才華,可謂是精彩絕倫。不過,我覺得還是李軒更勝一籌。”
李軒和衛仲道聞言,也都表示讚同。
詩會結束後,李軒與荀彧一同離去。路上,荀彧讚道:“李兄方才的詩句,意境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李軒笑道:“荀兄過獎,若不是今日與衛兄切磋,我恐怕也難以寫出如此佳句。”
兩人相視一笑,對彼此的才華更加欽佩。
此後,李軒與荀彧常常結伴參加詩會,他們的友誼也越發深厚。而這場詩會上的較量,也成為了一段佳話,流傳於京城之中。
而這場詩會結束後,而李軒和蔡琰的婚事就這樣被蔡邕定了下來,但婚期和彩禮還沒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