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江南行(1 / 3)

九重跟隨大軍回了汴梁,他把軍務安置妥當後,決定回家看看。九重離家一走就是五年,長子德秀早亡使他傷心不已。他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推開大門進的庭院。這是一陣疾風從九重的後麵襲來,九重閃身躲過。隻見一位年不過幼冠的少年,身穿錦袍,手持一把鋒利的斧頭向他劈來。九重不知何故,二人打鬥起來。那少年武藝不錯,他哪裏是九重的對手。九重施展大力擒拿手把這少年拿住口中喝到:“你是什麼人,竟敢行刺本將軍?”

少年非常倔強,閉口不語。此時趙弘殷從房內走出,見了連忙道:“二郎,修上了你三弟匡義!”

九重見父親說是三弟,連忙放手。那少年聽說是二哥,欣喜異常連忙謝罪。兄弟相見,夫妻相聚。

——————

趙匡美:(947年—984年),字文化。太平興國初,改名趙廷美。建隆元年,授廷美嘉州防禦使。二年,遷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乾德二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寶六年,加檢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宋太宗即位,加中書令、開封尹、封齊王,又加檢校太師。從征太原,進封秦王。後降為涪陵縣公,房州安置。雍熙元年,廷美至房州,因憂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歲。

——————

趙匡義聰穎但是不合群,與別的孩子玩遊戲時,一在起玩耍的孩子都畏懼他,他做某些事情時更顯出心狠手辣。但是九重特別喜歡這個弟弟,其實趙匡胤對他的兄弟姐妹都很疼愛。

九重見到弟弟匡義已經十三四歲的英武少年,妹妹麗娘嫁了個丈夫叫米德福。庶母耿氏為趙弘殷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匡美,這趙匡美已經是五、六歲的孩童。

匡義、匡美整天纏在九重的身邊,匡義纏著兄長傳授武藝,匡美纏著九重聽著他講訴江湖中的故事。九重久別妻子賀氏,自是久別勝新婚,二人說不出的恩愛。

大家詢問他離家出走的情況,九重便把離家出走後在江湖中的遭遇慢慢敘述起來。

這正是:千裏刀兵亂戰場,男兒有誌闖四方。

九重為了心中的誌向,離家南下,投奔父親的同僚好友,時任複州(今湖北省沔陽縣西北)防禦使王彥超。由於趙弘殷和王彥超一同任過嶽州(今湖北孝感縣)防禦使。因此九重想通過這層關係,得到王彥超的重用和提拔。

——————

王彥超(914~986)字德生,大名臨清(今河北臨清)人。北宋名將,曆仕五代有唐、晉、漢、周、宋。王彥超父王重霸,字定大,唐末跟隨黃巢起義,後又歸附於唐,授通奉大夫。

公元907年,唐亡,朱溫在汴州(今開封)稱帝,改朝換代為梁,史稱後梁。基時,王重霸官居太子少傅,加尚書,後以光祿卿致仕。

後梁乾化四年(公元914),王彥超出生於大名府臨清。因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自幼就胸懷大誌,器度不凡,製行卓越,以匡濟天下為已任。

後梁龍德三年(公元923)四月二十五日,晉王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大唐,史稱後唐,建無同光,是為後唐莊宗。同年十月九日,後梁亡。

同光三年(公元925)莊宗派了第三個兒子魏王李繼岌為都統,興旺同自洛陽出發,西征蜀國。時王彥超年僅12歲,就隨軍征戰了。李繼岌隻用了75天時間就平定了蜀國。第二年班師回朝至浹西渭南時,不料部將李嗣源謀反,莊宗被流矢所中而身亡。

李嗣源即位,改元天成,史稱後唐明宗。此時李繼岌成了無國可投的流亡者。他的親信皆置主帥於不顧而四散逃命去了,唯王彥超始終緊跟不離,直至李繼岌遇害。

麵對殘酷的現實,少年王彥超看破紅塵,萌生了出家之念,遂到陝西鳳翔縣重雲山拜暉道人為師,出家修行。暉道人覺得王超並非凡夫俗子,就對王彥超說:“你是富貴之人,怎麼能屈居於此呢?”於是暉道人贈送王彥超銀兩和衣帛勸他還俗離山。王彥超深感暉道人的真心善意,不久還俗,流落到當時相對安定的吳越(今浙江省一帶),投靠在吳越王錢鏐麾下為官。

吳越的創立者錢鏐,唐末為杭州(今杭州)刺史董昌的部將,乾寧二年(公元895)二月,董昌以威海軍節度使據越州(今紹興)稱帝,國號羅平。六月,唐以錢鏐為彭城郡王、浙東招討使討伐董昌。次年五月,董昌兵敗被俘後自殺,錢謬遂據有兩浙。

天複二年(公元902)進封越王,天佑元年(公元904)改封吳王。後梁建立後,錢鏐稱臣,受後梁封為吳越國王,正式建國,以杭州為首府。

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錢鏐死,其子錢元瓘嗣位,遵遺命去國儀,自列為後唐藩鎮,被後唐任為節度使,封吳越王。

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受封為吳越國王。此後新王嗣位,照例名義上自降為節度使列為藩鎮,隨即受封為吳越國王。後晉高祖石敬瑭見王彥超為人正直忠貞,在出兵討伐陝西時,召至帳下,委以軍機大權。

天福初,王彥超官遷奉德軍校,轉殿前散指揮都虞侯,領蒙州刺史,再轉嶽州防禦使兼護聖左廂都校。後漢中,被封為複州防禦使。

——————

九重經過一個多月的奔波終於到了複州,來到王彥超府上拜會。王彥超簡單地敷衍了九重來意,吃罷酒宴,王彥超叫人拿來十貫錢道:“賢侄,不要嫌少,你此次前來投奔本應給你安排,隻是現在沒有合適的位置,待他日再來如何?”

說完端起了茶。九重知道這是在送客!心中不免一陣淒涼,決定投奔隨州(今湖北隨州市)刺史,父親的好友董宗本。

——————

董宗本:董宗本,是趙弘殷(趙匡胤的父親)的朋友。後漢時期的隨州刺史。趙匡胤21歲時離開開封,南下隨州,去投靠董宗本。董宗本收留了趙匡胤;但是,董宗本的兒子董遵海嫉妒趙匡胤的才華,不斷詆毀趙匡胤。趙匡胤隻在隨州呆了半年就離開了。

董遵海:趙匡胤做了皇帝後,那董遵海正好是宋軍中的一個中級軍官,相當惶恐,隻等一死。趙匡胤不但沒有收拾他,反而費了不少心思,幫助他將失散多年的母親從遼國接回來,送到他的防地。董遵海感動得要死,從此下死力效忠趙匡胤,成為當時挺有名的一員邊將。

——————

董宗本見九重來投甚是歡喜,他就留下九重和自己的兒子董遵海一起共事。就這樣九重心中想:“我終於有了施展心中壯誌的機會!”

往往事與願違,這董遵海是個嫉妒心極強的人。董遵海嫉妒九重的才華,不斷在董宗本麵前詆毀九重,董宗本漸漸也就信了,態度就不如從前。所以九重在隨州呆了半年決定離開,董宗本也就半推半就地同意。離開隨州,九重決定先去江南轉轉。幾日後九重渡過長江,正好腹中饑餓,便騎馬來到長江南岸的黃鶴樓。

黃鶴樓:天下江山第一樓。

巍峨聳立在武漢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黃鶴磯頭,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

唐代《元和郡縣圖誌》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的建的,而據《極恩錄》記載說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唐代詩人李白一首:“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奠定了基礎,而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經成千古絕唱,更使得黃鶴樓聲名大振。因與對岸晴川閣隔江對峙,相映生輝,被稱為“三楚勝境”。

九重上得樓來,見樓上幾乎無座。隻有臨窗一桌隻有一位壯年漢子,年紀比自己大。細看這位漢子是英俊魁梧,雙眼中精光四射,玉質般的肌膚,看容貌似乎與年紀不太一樣,骨子裏卻透露出彪悍和狂野。

九重走到這位漢子的麵前,抬手抱拳客氣地道:“借問兄台,此處客已滿,不知可否讓在下在此就坐?”

那壯年漢子看了看,見九重一臉風塵,手中一杆盤龍棍腰間一柄寶劍,像是才從江北而來。忙回禮道:“如果不嫌棄,但坐無妨!”

九重見說:“多謝!多謝!”

壯年漢子道:“都是江湖中人,相遇就是朋友,敢問怎麼稱呼?”

九重笑了一笑說道:“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叫趙九重!”鄰座一對男女聽了,忙向這邊看來。

壯年漢子和九重發覺忙回頭,那一對男女向二人點了點頭。八目相對相互注視了片刻,那漢子先說起了話兒:“看兩位的打扮是江湖中人,既然大家有緣,不妨一起吃酒如何?”

鄰座的男子到是很豪爽,嗬嗬一笑說:“好!既然能與香孩兒一起吃酒真是三生有幸。”

壯年漢子驚詫地道:“香孩兒?”

鄰座男子指了指九重道:“這位兄台便是!”

壯年漢子連忙站起,滿臉起敬抱拳道:“原來你就是香孩兒,在下慕容延釗,久聞閣下大名,今日得見這是幸會!”

九重道:“原來是人稱白馬書生的慕容大哥!”

——————

慕容延釗:(913年—963年)也作慕容延昭,字化龍,開州刺史慕容章之子。他是鮮卑族人,生於山西太原,為五代末年、北宋初期著名將領。

慕容延釗,出身將門,其父慕容章官至襄州馬步軍都校,領開州刺史。少年時代的慕容延釗,就以勇敢幹練聞名。後漢時期,他為樞密使郭威的部下。

——————

鄰座男子聽了也站起,雙手抱拳道:“在下林仁肇,兩位都是江湖中有名的人物,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