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無欲則無求。誰想爭就可勁爭去吧,為此浪費一個難得和家人在一起的春節長假對宗旭來說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所以他可以安心的坐在家裏過年,但還是不斷有消息傳到宗旭的手機裏,其競爭對手不但已經活躍到了省城,現在還帶著秘書去了京城。宗旭感謝這些大過年的給他傳遞消息的人,畢竟大過年的不能給人家發火,何況人家是出於“一片熱心呢”。放下電話再翻史書已是沒有剛才那個意境了,哎呀幹脆下樓轉一圈吧,巧的是張莉打電話來說全家要上房山東山寺燒香你也過來吧,宗旭穿了厚棉衣便下了樓,宗旭不信宗教但也不排斥宗教,他認為那是尋常百姓一種對文化的崇拜,尋找一個精神寄托。至於對這種文化體悟多少純屬於個人素質了,當然絕大多數普通百姓都把這些宗教文化簡化成一個個神靈,隻要虔誠膜拜上香獻錢便可得到神靈護佑。這是一個簡單的信仰願望。
東山寺坐落於房山西麓,始建於清道光初年。創始人為徐州接引庵住持僧定鑒法師。清道光初年,彭城故黃河畔接引庵住持僧定鑒法師為避黃河洪澇,於是遷建子房山,名東山寺。東山寺因在風景幽美的子房山,又有張良吹簫即“四麵楚歌”散楚兵的傳說,所以名聞遐邇,香火一度十分鼎盛,曾放過三壇大戒;康熙、乾隆南下,曾駕臨此寺,現留有乾隆禦碑一方。現在的東山寺是一座不大的寺廟,香火不盛不衰,附近的善男信女都來此燒香朝拜。這裏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東山寺燒過香磕過頭的人往往要順便傳過南山門去廟南麵是一座還算老舊的石屋子房祠祭拜子房老爺。子房祠又稱子房廟、留侯廟始建於明宣德年,明宣德初年(1426年),徐州大旱,陳瑄乞雨子房山,不久果降霖雨,陳瑄便在山上修子房廟。正統本《彭城誌》雲:“子房山在城東五裏,山上今有子房廟。明嘉靖本《徐州誌?祀典》有雲:“留侯廟二,一在留城,一在子房山,宣德初平江伯陳瑄建山上,景泰間知州宋誠徙山左新之。”
宗旭跟隨家人去了東山寺,家人們都燒香拜佛捐香錢,宗旭便欣賞寺裏的古跡,其實寺廟也是一種絕佳的旅遊資源,這裏往往能保留住很多文物古跡,大家拜過佛便沿著房山小徑踏春,房山植被豐富,滿山常綠蒼柏,子房祠後麵還有一大片難得一見的榆樹林,此刻正沐浴著春光的溫暖積蓄力量以圖在盛春季節抽葉發芽,結出團簇的綠錢兒。宗旭看著滿山蒼翠興趣上來,跟大家說“我給你們做首詩吧,就叫‘春來了’
孤枝綠意隱,
鳥歌春暖還。
煙渺高塔遠。
草間生機傳。”
大家便說莫不是剽竊了古人的雅興吧,怎麼這麼壓韻呢,宗旭大笑“絕對原創,版權所有,歡迎傳播,免收版費。”大家又興致盎然的遊了一會,日值中午,凡人便回家準備饕餮盛宴了。
過年了,好酒美食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