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尋人(1 / 3)

“不知何年,天地未生之際,宇宙一片冥頑混沌。又不知多少光陰,傳冥頑中有一巨人蘇醒,揮斧劈開了混沌,而後方生天地星月及山川河流,方始有金烏棲落於東方扶桑樹下,照天地萬物,使其生長。

又不知何年,大地之上有人似猿,會鑽木取火,會使石器做斧錘之用,善捕野獸充饑,此乃萬物之靈也,人始於此。

天下之大,分東西南北四方,東邊臨海,海上無邊,多仙境神土,曰東濱;南地多雨林,林中暗藏洶湧,多異族群居,族群間習俗迥異,民風淳樸彪悍,曰南荊;西方少人煙,多戈壁,多有人畜屍骨曝於野,曰西蠻;北向而往,愈深多冰川,極度苦寒,無教化,多妖魔鬼獸,曰北川。”

上麵這段記是一本名曰《萬物誌》書的開篇,有一小道童打扮之人正在窗前讀誦。此時從院子外進來一年約二十七八之人,對小道童喊道:“小師弟,快晌午了,該起火弄飯了。”

小道童轉頭泯然一笑,放下那本《萬物誌》,回道:“知道了三師兄,我這就去。”這三師兄打趣道:“進步挺快的啊,都會讀《萬物誌》了,看來師娘沒少給你上課,師娘她老人家可真疼你喲。”

小道童跑到了這三師兄身邊,狡黠一笑,說道:“是不是不想吃竹筍拌肉了。”這三師兄回道:“臭小子,還學會威脅人了,看我怎麼收拾你。”接著響起了小道童奔跑聲,不久又傳來小道童的呼救身飄蕩在廚房裏外。

這小道童名叫李順一,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小孩,而他所居地方叫雨霞峰,是風涵山五峰中的一座,風涵山坐落在中州偏東南方向,地界八百裏。這個故事,要從風涵山在往南六百裏的一個小村莊——李坑村說起。

第一章尋人

有一個小村莊,叫李坑村。村裏住戶總共五十來戶左右,大約一半的住戶姓李,聽村裏的老人講,祖先們是從一個不知名的小鎮為躲避戰亂而遠遷過來的。平常村民都靠種地砍樵營生,自給自足,雖然都不太富裕,但因遠離大鎮中心地帶,通向村裏的路又崎嶇坎坷,朝廷收稅的官差又嫌收到的租子少,一年到頭也不去不了幾回李坑村,沒了這些瑣碎煩人的事情,村裏的人幾乎都過著與世隔絕的太平日子。

村東頭是一條河,取名重遊河,河寬水足,河水清澈可見魚遊於底,河上遊是村名的飲水來源,河下遊是村婦們洗衣服和村裏小孩遊水嬉戲的地方。河上有一座長木橋,傳說是村裏先輩們剛搬到這時修建的,取名曰雨順安康橋。橋上中間有一小屋,屋裏供著大禹的泥像,是村名希望能震住洪水猛怪而立的。從第一輩祖先傳下來到今有十一代了,村長也傳了十一代,第十一代村長名叫李三思,很受村名愛戴,平時村裏要有什麼重大的事情都是由他來拿主意。

村北連接的是一片大山,延綿起伏,一眼望不到盡頭,但極遠處可見有五座山峰拔起與群山之間,巍聳入雲,望不到山頂,遠遠看去就像是一隻手掌般屹立在遠處。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有村民見過那大山上發出紫霞仙光,映滿整個北方天空,遂以為那座大山頂上住了神仙。於是在村北山腳下修了一座小廟,取名為紫霞廟,廟裏立了一尊白發須眉的老人像,村民稱呼為老神仙,平時哪家有個小病小災什麼的,隻要去廟裏求了神仙,都會很快的去病去災,沒有不靈驗的。

村東有一農戶,家裏三口人,戶主三十年紀,名叫李厚,娶有一妻,也是同村人,育有一子,取名李順一,寓意順順利利過完一生。李順一年滿八歲,稚氣未脫,性格內斂害羞,常跟著村裏的孩子們玩在一起。這群孩子裏麵有一十三歲的大孩子,叫趙天羽,是孩子王,因為他家和李順一家是鄰居,平時也就和李順一關係最是要好。

平時村民去北山那邊砍樵,隻敢到山林靠外邊的地方,不敢進入太深。因為深林裏有許多猛禽野獸,常常入夜後能聽到各種嚎叫,煞是嚇人,但幾百年來從沒有野獸跑出來傷人,饒是如此各家家長也都時刻提醒自家小孩千萬不可去上那山林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