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史上最牛釘子戶(1 / 3)

少林寺位於河南道的嵩陽縣境內,當時直接歸洛陽管轄,地處中嶽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對麵少室山,如翠屏端立,林木蓊鬱,景色迷人。周圍山戀環抱,峰峰相連,錯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譽,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創建,因其座落於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最初的少林寺並不是太出名,直到隋末諸侯爭霸的時,少林十三棍僧救秦王李世民,被唐朝的統治者所推崇而聞名於天下。

相較李家重道來說,而武則天比較喜歡佛教,自顯慶年間武氏逐步當政以來,多次鼓動高宗李治駕臨該寺,期間的封賞甚為優厚,寺院的規模也日漸雄壯,據說寺中的僧兵就多達上千人。當然與後世的少林寺相比,此時的少林寺更多的是自然風光,許多名勝古跡尚未興建,比如塔林、天王殿、大雄殿、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等等。

武則天從有一首《從駕幸少林寺》的詩詞,亦能看出她對少林寺的賞識與讚許。

陪鑾遊禁苑,侍賞出蘭闈。雲偃攢峰蓋,霞低插浪旂。

日宮疏澗戶,月殿啟岩扉。金輪轉金地,香閣曳香衣。

鐸吟輕吹發,幡搖薄霧霏。昔遇焚芝火,山紅連野飛。

花台無半影,蓮塔有全輝。實賴能仁力,攸資善世威。

慈緣興福緒,於此罄歸依。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

淩風在夫人李大郡主的多次催促下,於儀鳳四年,也是調露元年二月十八日帶著兩位大小夫人前往少林寺。不過不是拜師學藝的,而是拜佛求子的。

區區六十公裏的路程,竟走了一天,途中不僅沒有停下休息,而且還是快馬加鞭,連換了兩匹馬,終於在日落之前趕到了少林寺。

"  巍巍嵩山,幽幽少林,叢林密集,景色宜人。此時的山中積雪尚未化完,日落時分的霞光夕照,顯得天霧蒙蒙的,連綿起伏的群山嬌羞地扯起白紗帳,似隱似現,多象夢中的仙子。"

少室眾峰幾峰別?一峰晴見一峰雪。

隔城半山連青鬆,素色峨峨千萬重。

過景斜臨不可道,白雲欲盡難為容。

行人與我玩幽境,北風切切吹衣冷。

惜別浮橋駐馬時,舉頭試望南山嶺。

李欣的這首《少室雪晴送王寧》是對此時少室山風光的最好注釋。

望著漸行漸近的少林寺,淩風此起彼伏,思緒萬千。當年的一部《少林寺》風靡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引得無數中華兒郎癡情武學。想當初,自少時,也從學過三二月,無奈,滾滾的經濟大潮洪流勾走了教習師父的淘金夢,加之沒有無師自通的天賦,隻得半途而廢。多年來,一直夢想能到武學聖地的少林寺,一睹風采,圓圓自己的武學之夢。要麼囊中羞澀,要麼瑣事纏身,終究未能如願以償。

想想金大俠筆下的十八羅漢陣、木人巷、易筋經、大力金剛掌是何等的厲害神奇不凡。淩風不禁的微笑起來,入唐以來,特別是認識了燕十三後,淩風知道古代的武學比沒有金大俠筆下的大俠那樣,擁有高深的武學與神功。

“夫君為何發笑?”淩風不經意的笑意,還是被依偎在淩風懷中的李潔看到了。她溫柔的看著淩風細語道,“此乃佛祖重地,待會進了寺院,夫君切不可如此,否則,就沒了誠意,佛祖也會降罪的。”

“夫人言之有理,為夫一時不察分了神,有失體統,還要多謝夫人提醒才對。”淩風嘴上嚴肅的回複著李潔,心裏卻暗歎道,你要是多多的供奉香油錢,無論你怎麼胡鬧,佛祖都不會管的。

大寺廟就是大寺廟,那種氣度就不是一般的寺廟能夠比擬的,寺院的僧人處人待事,老道不說,規矩也是頗多。淩風一行,兩夫人加上侍女有六人之多,剛入寺院,拜會執事僧,就奉上了上千兩銀子,少了人家看不上眼啊。

“夫君也坐下來歇歇吧,趕了一整天的路,妾身身子有些乏了,想必夫君亦是如此吧。今晚好好休息一番,明晨好拜拜佛祖、觀世音”剛進寺院的待客棧,裏麵還沒有收拾完畢,李潔做下來,便指著旁邊的椅子向淩風溫柔體貼的說道。

“還是夫人體貼,你這麼一說還真有些累了”,淩風帶著幾分笑意看著李潔說,回頭對芳菲言道,“芳菲,東西不急,待會在收拾,去打些熱水來,給夫人洗洗,解解乏。”

“是,公子?”芳菲聽聞,恭敬的回複淩風,慢慢退出房間,隨順將房門掩上。

淩風見芳菲出了房間,大膽多了,走到李潔跟前,一把將李潔抱了起來,自己坐下,讓她坐在了自己的腿上,摟在懷中,貼在李潔的臉頰有意的問道,眼中帶著一絲的邪惡神情。“夫人,咱們此行目的何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