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李賢之後,淩風多少有些失落,好在之前自己有心裏準備,所以調整起來,也就特別的快,一覺醒來,就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接下來的幾天裏,遊遍了京師長安的所有名勝古跡,大雁塔,寶慶寺塔,曲江池,灞橋,……。
直到回程的前兩日,才想起有個人該去拜會,這才急匆匆的趕往終南山。
終南山位於長安城南,據長安近百裏之遙。它曆史悠久,積澱深厚,曆來為世人所稱道。延綿數百裏,包括太興山、嘉午台、翠華山、南五台、小五台、青華山、圭峰山、紫閣山、萬花山等數十座名山秀峰。終南山,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穀有五,小穀過百,綿延數百裏,群峰峻嶺,層層疊疊,峰巒疊嶂,溝壑幽深,古刹佛寺,依山挾勢,騰雲駕霧,攜水伴湖,竹掩鬆映。真可謂是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的仙都。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發祥地。
同時,終南山自古也是隱逸的聖地,中國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過“終南隱士”。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勳薑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穀中隱居;秦末漢初,有東園公、夏黃公、綺裏季、角裏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餘,須眉全白,時稱“四皓”,先隱居商山,後隱居終南,終成大業;“漢初三傑”的張良在功成名就之時,“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晉時的王嘉、南朝宋時的李和等等
其實自己也拜會的這位,也是一位隱士,一位大大的隱士,更是位名人,他就是素有“藥王”之稱的神醫孫思邈。當初,人家的孫女救過自己的命,豈能不去看看,求教養生之道,順便再去瞧瞧咱的那位救命恩人,嬌滴滴的美人兒——孫白芍大小姐。
孫神仙就是神仙,大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淩風一路觀光,一途留意,孫家選的這塊隱居之地,林幽穀深,泉水四濺,百花爭妍,千鳥喨喉,霧氣昭昭,如同仙境,好一個幽雅之地啊。摒棄了世間的煩雜,鬧市的喧嘩,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世態炎涼。其實有朝一日,帶著老婆孩子隱居於此,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走著,走著,淩風的腦海中劃過了這樣念頭。
“不知公子是?”淩風叩開孫家的門,一位白發蒼蒼,但精神爽朗的老者看著淩風問道。
“老人家,小可淩風,乃河南道徐州人士,前來答謝老神仙及大小姐的救命之恩,煩勞長者通報一聲。”淩風對那人殷殷施禮的言道。
“原來是淩公子啊,聽菡兒提起過你,裏麵請”,那老者笑盈盈的言道,將淩風與韓大同引進府中。
“不知,長者如何稱呼?”淩風跟在身後,滿腹疑惑的問道?心中在想,不是孫白芍救得自己嗎?這個名為菡兒的又是誰?
“老朽是菡兒的父親,公子所說的老神醫便是家父。”那老頭樂嗬嗬的言道。
“原來是孫伯父,小可這廂有理了,當日多虧大小姐搭救,否則?”淩風急忙又是行禮,瞧著他的年紀怎麼著也有七老八十啦,那個菡兒小姐難道就是孫白芍,可是相差的也太多了吧,這老小子,六十多歲還有能力。
“老朽是山野中人,沒有這麼多的講究,淩公子客氣啦,請客堂一敘。”
“多謝伯伯,敢問伯伯,大小姐的閨字中有菡字嗎?當日,……”。淩風向他說起了宋州的事情。
“淩公子有所不知,白芍是家父當時的戲言之名,被她當真了,在外麵都用此名,真正的閨字是夢菡”。小孫神醫哈哈大笑地對淩風解釋道。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不知老神醫可在府上?”淩風望著小孫同誌問。
“有位故友前來與家父交談,淩公子稍坐片刻”。
孫家的藥房內,孫思邈正與盧照鄰進行交談,講解著醫學醫道,老爺子談的是津津有味。
盧大公子卻疑惑的問道“名醫能治愈疑難的疾病,是什麼原因呢?”。
孫思邈思緒片刻對盧照鄰的疑惑做了精辟的答道:“對天道變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參政於人事;對人體疾病了解透徹的人也必須根源於天道變化的規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猶似輪轉。那麼又是如何運轉呢?天道之氣和順而為雨;憤怒起來便化為風;凝結而成霜霧;張揚發散就是彩虹。這是天道規律,人也相對應於四肢五髒,晝行夜寢,呼吸精氣,吐故納新。人身之氣流注周身而成營氣、衛氣;彰顯於誌則顯現於氣色精神;發於外則為音聲,這就是人身的自然規律。陰陽之道,天人相應,人身的陰陽與自然界並沒什麼差別。人身的陰陽失去常度時,人體氣血上衝則發熱;氣血不通則生寒;氣血蓄結生成瘤及贅物;氣血下陷成癰疽;氣血狂越奔騰就是氣喘乏力;氣血枯竭就會精神衰竭。各種征候都顯現在外,氣血的變化也表現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