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營州外(1 / 3)

三日後,也就是五月的最後一天,洛陽北安喜門外,珠簾如雲,錦旗遮日,迎風招展,刀槍如林,十萬大軍整裝待發,高有丈餘的帥旗上印有鬥大的淩字。淩風接過祭奠過的軍旗,辭別百官,軍旗一揮,大軍慢慢啟動,緩緩而行,長長人流、車隊向北方駛去。

經過三日的惡補,才算明白唐軍的標配。唐軍的主力部隊多是步騎混成的,軍下設營,營下為團,每團200人(有時以300人為團),團設校尉。每團轄2旅,每旅100人,旅設旅帥。每旅轄2隊,隊50人,隊設二隊正。每隊分為5火,每火10人,火置火長。一個標準的軍團應該包括步兵12500人,騎兵5000—6000,輜重兵1000—2000,一支這樣的部隊合計約兩萬人馬。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這些陌刀兵每人在兩腰分別掛有弓一把、箭30,背後交叉插有長柄陌刀一柄,長槍一條。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槍一條,斷柄重刀一把。5000輕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斷柄重刀一把,長槍一條,方型牛皮盾一麵。另外2500輕兵配弓一把、箭30,背後背著一個更大的箭婁,裝箭100,配弩一把,長槍一條。唐軍弓弩配備率得到10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唐騎兵每人身背長槍一條,配圓盾一麵,弓一把、箭30,長短唐樣刀(橫刀)各一把。

也是在此時才見識到傳說中的陌刀,陌刀也稱拍刀,是一種長柄2刃刀,長1丈,重約50斤,步兵使用,使用者皆為彪形大漢。自己在沒有人的時候試過,可惜了太吃力,根本玩不起來,還不如咱的槍使得順手。陌刀陣一般以密集隊形列於陣前。據《新唐書》記載安祿山的部將崔乾佑將“陌刀五千列於陣後”時遭到唐軍的恥笑。有了前人的教訓,自己也就不會再犯同樣的低級錯誤,以致同僚,乃至士卒們的恥笑。

淩風身著三品大將軍官服,一身白袍,身穿銀甲,胯下是禦賜的棗紅追雲駒,手提銀槍。看上去,挺不錯,英氣風發,姿顏雄偉的白袍小將。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天統領十萬大軍出征,昨晚子時,芸兒為自己生下一女,比原本算得日子,提前了半個月,母女平安,樂的淩風後半夜就沒睡意,興奮啊。淩家祖孫三代,至目前為止,就咱這一個丫頭,絕對是個寶貝蛋。那幾位口口聲聲要生兒子的媳婦,以後啊,要真是就這麼一個閨女,還不被自己寵上天去。一幫子親弟弟,堂兄堂弟護著,以後就連婆家都不敢欺負咱閨女。稍有閃失,哥哥弟弟們就殺到了,再有我這個護短的老爹,還不把婆家嚇暈。

看著周圍的護衛秦軍,淩風麵帶一絲苦笑,親衛軍人數眾多,三百餘人的超大規模,裏麵既有自家的護院,朝廷的配備的親衛,還有來自雲夢山的高手。若非淩風堅決不許,估計劉若彤能以六百裏加急的速度,特招燕十三從江南回來。也不知欣兒被劉若彤與李潔灌了什麼迷魂湯,無論怎麼勸,都不行,非要跟著。咱比較民主,少數服從多數吧,就將她女扮男裝,混入親衛軍,以後鋪床疊被就有人嘍。太多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鬼穀的一長老,一護法也跟了過來。哎,至於嗎?

大軍一日才行了不到六十裏,照這樣的速度,等到了營州,黃瓜菜都涼了,還救什麼人啊。不行,不能怎麼著走啊,淩風隨即傳令大軍必須急行二十裏後才準安營紮寨,宿營休息。

大營紮營完畢,立刻升帳,帥府議事。淩風望著臨時帥府中站著的十多位高級將領,拿出了自己作為大帥的威嚴。站立前方,思緒片刻言道。

“各位將軍,本帥蒙聖恩,領兵解營州之圍,能否以解營州之困,尚需眾位將軍鼎力相助,團結一致,眾誌成城,方有取勝的可能。然救人如救火,但從今日行程來看,有些過慢。本帥思慮再三,可慮改變行軍方式,加快行軍步伐。初定如下,與各位將軍相商。

大軍分前後兩軍,前軍八萬,有本帥帶領,隻帶十日糧草,軍資器械,無需人背肩扛,一律車載,抵達營州的兩百裏外的雲山,再列裝到個人,休整軍備。沿途所需的糧草,十日一供,本帥以令人前行知會沿途三州地方官署籌備糧草,前軍必須在下月二十五日之前抵達雲山,也就是說日行不得低於百二十裏。王方明將軍帥本部右翼三千人為先鋒,沿途修路架橋,為大軍開道,為加快進度,所部全部為騎兵。

後軍兩萬負責押運輜重糧草,緊隨其後,但日行不得低於八十裏,關峰老將軍改為後軍指揮。不知各位將軍可有異議?若無異議,立即執行,回各部準備。”淩風指著帥案前掛著的地圖,沿線圈了三個補給糧草的州縣,並將大軍集結的地點指了出來。

“末將謹遵大將軍將令”,眾人抱拳施禮,淩風一一回禮,忽然想起,自己可慮的有些不周,便將趙標、關峰兩位老將留了下來,向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構想與計劃。的確如此,在細節問題上,不如那兩位可慮周全,三人在大帳內反反複複推演了好幾遍,將能夠想到的,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都盤算一遍。